“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想这副“对联”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我第一次看金庸的小说就是《射雕英雄传》,“至拙配至巧”的爱情,“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降龙十八掌”……于是开始到处借金庸的书,每每看得人百转千回又荡气回肠,真的是吃饭走路上厕所上课甚至晚上藏在被窝了也舍不得放下。
于是,前几日下班路过人物传记,撇到了“金庸”两个字,便毫不犹豫借回了家。
查家,被称为“海宁第一望族”,有“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的美誉,康熙皇帝曾亲笔御赐“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的楹联。
查家兴衰的转折始于两起朝政案件,一件是震惊全国的“江西科场案”(因为有人举报选题前有“正”后有“止”字,影射“雍正”被砍了头)作为主考出题的查家上下多受牵连,荣盛之门顿时堕入低谷。
百年后查家最后一个进士查文清任丹阳知县。又因为“丹阳惨案”使查家再次没落。(当时中国进入“五口通商”时期,一些宗教教义在沿海地区传入中国,表面打着传播教义的幌子,实则是作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华的急先锋。教堂中设有“育婴堂”,是专门收养弃婴或孤儿的但是民众却发现了70余具婴儿的尸骨,育婴堂内无一活婴。民众激愤烧了教堂。清政府敕令查文清办理此案,查文清顶着巨大的压力,偷偷释放了被抓民众,将一应“失职”、“纵使罪犯逃逸”的罪名揽了下来。做了五年丹阳知县的查文清被革职了。)
赋闲的查文清在海宁以读书自他的儿子与徐志摩的堂妹缔结连理,婚后十年,民国初立,查良镛(金庸)出生了。镛,是古代的一种大钟。
查良镛的童年遇上乱世,但这并没有侵蚀他的乐趣,中学他考入了久负盛名的嘉兴中学。但是战乱迫使学校南迁,继母也因病去世。已经上初三的查良镛和同学不知道如何报考高中,很是着急,查良镛突然想到此时要报考初中的孩子们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焦头烂额?于是和另外两个同学合作,写了《献给投考初中者》一书,一经面世,便受到强烈反响。这也是查良镛出版的第一本书。
上了高中后的查良镛经常在各种校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就像他笔下的大侠一样,他的文章也很犀利,敢于讽喻身边的黑暗不公,为同学和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叫屈。虽然曾为此付出代价,被迫转学,但这也改变依旧不了他大侠的本性。
高考填报志愿时,查良镛的第一志愿是西南联大的外文系,因为他的愿望是当一名外交官。当时中央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政治学校都向他寄送了录取通知书,但是因为他负担不起高昂的学费,于是选择了中央政治学校,因为这是国民党设立的最高学府,学费全免。1944年11月,大学生活刚开始一年零两个月,查良镛就因为为其他学生打抱不平而被勒令退学。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查良镛才得以再次返回校园——浙江大学,同时他应聘《大公报》翻译一职,不久被派往香港。
后因香港时局不稳,查良镛被调入《新晚报》负责《下午茶座》,主要是写一些影评、书画、舞蹈、戏剧等。他给自己取了新的笔名“姚馥兰”“林欢”。在这里他结识了梁羽生,并用金庸做笔名写下了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自此,从1955年至1972年正式封笔,金庸的武侠之路历时17年,创作了15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金庸有两块金子招牌,一个是查良镛的社评,另一份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查良镛离开电影公司后,她创办了自己的报纸《野马》,(名字出自庄子的《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份报纸旨在打造文艺娱乐风格,后来又创办了《明报》,这是一张自主创作,不受商业影响的同人报纸。
封笔之后的金庸重新修订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并再次回到校园静下来读书,做一些学术工作。晚年的金庸也开始研究佛经,这大概是因为长子查传侠的自杀,给他带来的深切伤痛。
我想起一句很流行的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的,其实人生中我们走得每一步,每一个起起伏伏都是对未来最好的安排。金庸艰辛人生路,艰难的创业路和坎坷的情感生活是磨难,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是他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也该悦纳一切赋予我们的事物,也许未来某个转弯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筹码。即便我们不能用它做什么,在老去的某个日落黄昏时,也将成为我们弥足珍贵的记忆,陪着我们。
最后想说感谢世间有金庸,给我们一个不同的武侠世界!陪我一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