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看了我的上一篇文章,那你应该明白,我们在很多决策的过程中受到个人的取舍意愿的影响。
确实,很多时候,我们做决策就是自己决定取与舍,决定坚持或者放弃。
当然我们也会受到某种激励的影响。
但是这往往是发生在个人层面的——不涉及到他人,也不受他人影响。
可是这个世界毕竟不是一个人在生活。
我们会与各式各样的人交往,我们会和他们一同经历世界的残酷和美好。
我们不仅被他人影响,也影响到他人。
在经济学中,就有一个重要的事项,那就是交易。
交易与比较优势
我们大家对交易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不管是线下支付,线上淘宝,外卖上门还是钉钉在线辅导,本质上都是一种交易。
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开始交易呢?为什么我们会习惯于用金钱换取物品和服务?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挺复杂的过程。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假如只能记住一个经济学家,那就是他了)在其恢弘巨著《国富论》中提到:
由于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的不同导致了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产生了贸易的基础。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有人擅长打猎,有人擅长捕鱼,有人擅长种植。
假如一个擅长打猎的人去捕鱼,他一定不如打猎能够收获的多,说不定会因此食不果腹。
他必然会选择去打猎,而用打猎所得换取别人捕来的鱼。
基于理性人原理,我们可以也应当通过从事自己更擅长的工作,不断累积优势。
而在这个过程中,交易就产生了,所以从一开始交易就是为了双赢。
这是经济学的第五个原理:贸易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同样的状况发生在国与国的交易中,交易双方总是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尽管因为交易的存在我们难免陷入与别人的竞争,但是假如我们被孤立和隔绝,处境一定会变得更差。
至于什么因素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状况,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作了精彩而详细的论述。——不过是大部头,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稍微翻一下。
当然这里只讨论最简单的情况,复杂的情况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讨论。(不过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_)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其实做出一个简单的推论,国际贸易的趋势一定会持续下去,逆全球化的情况一定是短暂的。
市场经济与看不见的手
说到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其实他最为人所知的观点就是提出了:市场是看不见的手。
我们依然沿用打猎和捕鱼的例子。
打猎的人在交换的过程中,一定企图以最少的猎物换取最好的物品。
然而其他人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交换的数量和质量实际上是一种信号,驱动着人们的交易行为。
换一种说法,每一件物品的价格就是这种信号。
价格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有一套自发形成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作为市场经济的提出者,认为人们的利己心是驱动总体经济福利增长的动力。
他发现,价格会自发进行调整,指引着单个买家和卖家,最终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简单的说,价格中不仅包括了价值也包含了成本,并且价格是最有效的驱动工具。
也因此,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应该不插手市场(也就是不征税),放任经济自由运行。
看起来很不靠谱,但是假如你看看曾经的苏联和东欧,就会发现,这个推论也很有道理。
在计划经济中,管理人不可能全方位获得有效的市场信息,并以此客观地制定经济政策和计划。
因此才会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正是这场大的变故,才引起了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变。
30年以来(91年苏联解体),我们都亲身经历了经济腾飞带给我们的巨大的变化,而这就是市场。
市场失灵和混合经济
市场既然如此伟大,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
因为一个有效的市场是有前提的。
而这个前提反应在两本重要的书里: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换言之,有效的市场是被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础和社会契约精神上的。
这是被无数分析师所忽略的地方,正是因为缺乏这个前提,使得很多纯粹的西方经济理论和模型在中国失效。
我并不是想要批判中国缺乏契约精神,而是想说明,政府在这个时候能起到的作用。
道德和契约精神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不仅中国,在国外也有很多人做不到。
这时候一个由政府构筑的法律规范体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政府需要确立产权的概念,以便每个人的劳动成果被保护——不仅是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脑力劳动。
否则我们并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有价值的交易物。
其次,在效率方面,市场有时会失灵,造成“公地悲剧”和“外部性”造成的额外成本。
例如由于大量的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和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再次,在公平方面,市场也会造成经济福利的不对称。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情况显然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政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给每个人大致平等的起跑线——比如收税。
假如没有政府,相信大家也看不到这篇文章——因为我一定停留在为生存奔波忙碌的状态。
事实上,现在的世界上已经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国家和计划经济国家,取而代之的是混合经济。(注)
国家与国家的区别仅仅在于,市场经济更多还是计划经济更多。
但是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政府不能总是能改善市场的结果。
这也正是我们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原因。
至少我们可以分析这个政策是否有效,是否促进效率和公平,而不是傻乎乎的抗议或者接受。
注:这个论断来自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