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王小波的应该会记起这么一段话:“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这段话出自《黄金时代》,再次读到它是在今天晚上,距离我的22岁生日还有28分钟。可能是因为已经走过了二十一岁,自己竟然没有了那么多的奢望。刚从健身房撸铁回来,累得像头羊驼,对天上的云没有兴趣,身边也没有恋人,只剩下吃可以简单应付我。
洗完澡,穿着条一分裤在寝室里晃荡,不经意点开手机日历,我的天,自己竟然马上就二十二了!一阵怀旧感扑面而来。
1
昨晚和室友冒着严寒出门上自习。四个人并排走在冷风中。
元:“咱们也太励志了,这么冷的天也不忘去学习!下学期不拿奖学金都对不起自己。”
刁:“咱们这叫后山S4,妈的,四个傻逼。”
我:“不,应该是后山M4,四个妈卖批!”
2
人人都把二十出头说得那么美好,我满心期待赶路而来,却觉得有些失望。这样的生活和我想的不一样啊。二十出头,真是个尴尬的年纪:要自由,却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要爱情,喜欢的人却不喜欢你;要梦想,总会有一些现实来牵绊;不能太热烈,幼稚;不能太冷漠,无趣。
于是,被送到大学的我,还没成为“三好学生”,却早已经成了三mang青年,“忙、茫、盲”。
忙着甩开其他人,因为周围有这么多优秀的人,他们的存在时刻骚动着我的焦虑,给我一种赶不上他们就会被生活拒之门外的感觉。
盲目地参加各种活动,学习杂七杂八的“装逼”技能。前几天在传热学实验课上,一个朋友不知道说了什么,另一个朋友嘲笑他,旁边的一个姑娘也跟着笑。我好奇,问她发生了什么,她回答,她没听清楚,只是跟着一起笑。我一个白眼丢给她。
于是,我面对眼前的自己一片茫然。
我一度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太笨,没毅力,也没决心。既然智商不够,那就努力来凑。每天计算着给自己增加重量,时间久了,肩膀却垮了。于是掉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我开始发现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没有认清自己,与周围人过多地比较了。
越是忙的时候,越要停下来想想是不是为自己而忙。
不要让优秀成为一个模板,成了一种刻板的印象,我们还玩儿命追逐,硬把自己往别人的模子里塞。
3
民国的爱情故事里,有这样两个人,沈从文与张兆和。
沈从文最开始追求张兆和的时候,胡适就曾经劝导:“她不了解你,更不了解你对她的感情,你用错了情。”
张兆和始终都是不欣赏沈从文的,哪怕是丈夫赖以成名的文笔,也是诸多挑剔。晚年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沈从文都是将自己与家庭隔离开来,只为坚守那份妻子都无法理解的情怀。
直到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整理丈夫的遗作时,才慢慢读懂那个终其一生都没能理解的男人,但终究还是晚了。
其实,张兆和不懂沈从文,可沈从文又何尝懂张兆和。
以前挺信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当一个人盲目地对你好,却不愿去了解你内心真正所需,那这种爱就会成为一种束缚,更严重点就成了一种控制与占有。
我现在大三了,想把大一大二落下的补一补,于是这学期我有意地限制了自己的交际圈,尽量不去认识新鲜的姑娘,担心自己再一次动情。
但我依然期待着,下一次,会遇到一个感情有格局的姑娘,相濡以沫。
歌词里写的真好:“两个人互相的欣赏,爱情不过是这样。”
4
明天很凑巧,是感恩节。我的生日,我老妈的受难日。
上周跟她通电话,她破天荒地说:“非啊,你还记不记得以前咱们去拉煤球,那时候我在前面蹬着车,你在后面推着,你妹妹坐在车上,这一转眼你们都这么大了,全都飞了,心里竟然空落落的。”
我立马就想起来了。那时候我老爸在外面打工经常不在家,家里没有生火的煤球了,于是我妈骑着三轮车带着我们兄妹俩去老远的义沟拉煤球。
我当时还小,只能帮点儿小忙。我妈在前面拼命地蹬,我在后面玩儿命地推,我妹妹更不用说,只能在车上坐着。三个人忙得不亦乐乎。
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老妈的独立与坚强感染着我,以至于我现在还特别喜欢那些真正独立、爱笑的姑娘。
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面对未来的心态。等什么时候,我这个90后也为人父了,一定会告诉我孩子:“瞧,你奶奶以前是那么地坚强,爱笑,靠自己。你不能给她丢脸。”
5
好了,时间竟然已经凌晨一点半了,我该收尾了,明天起早去38教复习。
哦,对,应该说是今天。
早安,二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