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6氪宣布为打造创投界媒体集团,将媒体业务独立运营。这是继2015年初36氪由科技媒体业务转型为互联网金融业务之后的第二次发展方向的转变。
7月11日,36氪宣布将其最核心、基础的创业媒体业务独立运营,已聘请著名媒体人、投资人冯大刚加盟,出任媒体业务总裁。致力打造创投时代最具竞争力的媒体集团。
蚂蚁金服注资1.5亿美金
36氪早期原型是一家科技媒体,从2010年建立至今,36氪累计报道近4千家创业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成功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顺利取得融资。截至2015年底,36氪创业平台活跃着2000余位机构投资人,聚集了超5万家的创业公司。
2015年4月,36氪开始运营股权类互联网金融平台,此举意味着36氪由媒体转型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6月份,蚂蚁金服注资1.5亿美元入股36氪。至于蚂蚁金服投资原因,网上盛传是因看重其股权众筹业务。
但是,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达客,在股权众筹领域无论是项目资源还是高净值用户数量都远优于36氪。
因此,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实际上,蚂蚁金服之所以入股,是因其媒体业务带来的创业公司资源。
首先,36氪创业平台集聚了5万家创业公司。这些公司一旦全面接入阿里巴巴的云服务,将会是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很好的投资标的池。其次,马云在多种类型的媒体都有所投资,而36氪则是科技媒体的翘楚,无疑是马云系较优的落子点。
兜底300万有苦难言
在36氪持续推进股权众筹业务的同时,蚂蚁达客因公募众筹牌照胎死腹中,从而中止了股权众筹业务,但是36氪股权众筹业务的发展也并没有计划中那么顺利,冗长的募资交割时间屡屡引起投资人的不满,争议频发。
例如,麦客项目募资结束一年也未能完成股权交割;贝贝单词被质疑数据造假,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上个月宏力能源项目欺诈事件。
6月3日,据钛媒体调查,36氪股权融资平台上线的宏力能源项目涉嫌欺诈,事先项目方承诺的定增变成“老股转让”,疑给老股东套现离场。宏力能源于2015年6月5日正式挂牌新三板,据最新发布的2015年报显示,亏损将近3000万。
据了解,宏力能源是36氪平台上线的第一个新三板项目,由于新三板公司的特殊性,宏力能源项目并未在36氪官网上显示,而是通过内部链接的方式向投资者提供投资窗口。
在此次事件中,作为平台方的36k氪因未能尽到尽调的责任而卷入舆论的旋涡,最终兜底300万元息事宁人,至此36氪的股权众筹业务陷入低谷,新项目上线
进度明显放缓,36氪探索互联网金融方向已经到了瓶颈关头。更重要的是股权众筹业务持续亏损,不能为业务带来正向现金流。
内容创业火爆回归媒体
与此同时,市场进入内容匮乏的时代,更多人意识到内容创业成为新风
口,大大小小多个自媒体开始进入了投资人视线,当下既有虎嗅网等新媒体成功登陆新三板,亦有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获得多方融资,拥有极高的估值,资本市场
对于新兴媒体产品的认可度和热度一直不减。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或许这也就是36氪分拆媒体业务的关键所在。
之前媒体业务并未分拆,媒体为互联网金融乃至FA业务服务,但是媒体业务却依然是36氪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年收入5000万元左右,而36氪的股权众筹业务却一直处于烧钱状态。
媒体业务新任总裁冯大刚也表示,之所以在此时重回媒体行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相信现在到了重新发现媒体价值的时候。
于是由冯大刚“领投”,新京报编委全昌连、《人物》杂志副主编张卓、《第一财经周刊》杨轩、《界面》方圆婧等人纷纷加入36氪。
36氪除了挖不少业内资深媒体人士,为了配合媒体业务的独立和长期优质的发展需求,还将此前公司的市场部和销售部一起并入媒体业务,并且将组建独立的产品、技术团队。
而内容生产方面,将会继续强化,打造更主流、专业、有深度的报道,以进一步提升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最终的目标则是打造创投时代最具竞争力的媒体集团。
至此,36氪以媒体为入口打造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图可能将会终结,而是以回归的姿态和发展战略重新征战媒体界。
本文为王殊同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首发公众平台,融媒观察:rongmei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