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月28日,来自唐山市22个区县400多名语文教师齐聚开滦十中,共赴语文人的教学研究盛典——唐山市语文高效课堂研讨会。
盛典第一场是来自路南区的三位语文教师奉上的三节精彩的语文展示课。开滦十中付东伟老师首先讲授《桃花源记》,她带领学生深读文本,探究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陶渊明笔下的那个人人热情、勤劳,幸福富足的理想世界,也是古代先贤所追求的大同社会,同我们现在所追求的中国梦一样,正一点点变成现实,因此桃花源也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名片。通过从词到篇的深入阅读,学生不仅知道写了什么,更明白写的是什么,不仅学到知识,更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受到思想的启迪。
开滦十中华倩老师上的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她带领学生在文词中游走,和作者一起进入情境,体味柳宗元游历小石潭由乐转凄的心路历程,不仅体会到情景交融的写法,更体会到这种细腻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从而使学生体会语言丰富的内涵,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来自友谊中学的毕云霞老师讲授《学写读后感》,通过分析社戏中的人物描写,重在引导学生体会给我们做人做事带来的启发才是真正的“感”,写读后感就是要联系生活体验、阅读积累,将最有价值的内容写出来。 写的过程就是想的过程,想的好才能写的好,这节课重在体现思维的过程,给听课老师以很大启发。
三位教师的课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引领学生重走教师成功的读写之路,从而掌握读书的方法。
盛典第二场是来自路南区语文教研员杨巧丽老师的分享。她讲述了和市教研员田贺书老师学写读后感的经过。从最初备课抽离于教材之外,囿于思维惯性之中而不得法的困惑到在田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体会编者意图,明确了教什么和怎么教,追本溯源,收到事半功倍的历程。讲述的过程中,杨老师引经据典,有高度有案例,让与会教师听着特别“解渴”。杨老师文学素养高,是个肯于钻研,且不怕吃苦的具有情怀的语文人,在共同备课的过程中,给予了三位教师最接地气的指导。
盛典第三场,三位讲课教师和大家分享了磨课的过程。半个月时间内,讲课七八次,修改教学设计十几次,读文本、看视频、查资料常常到深夜,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更细致研读文本,学会了如何带领学生读书,真可谓痛并快乐着,累并收获着。在这个蜕变的过程中,田老师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细致入微的课本研读方法指导;杨老师和大家一起备课,研课,探讨,最深入的指导,最直接的榜样引领,促进了三位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盛典第四场田老师以《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打开方式——以第三、四单元为例》的讲座,引领大家如何读教材和使用教材。他详细讲解了如何解读单元学习目标,如何确定重难点,如何进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抉择。他告诉大家古代散文教学教读要扎实,要细微,要深入,要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的核心素养,从而突破分数的藩篱,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达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此次研讨活动,让参会教师如沐春风,豁然开朗。语文是什么?语文是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是引领,登高望远,路长履深。语文,就是让每个学生:说抑扬顿挫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做一个有情怀的语文人,从深入研读教材、构建高效课堂开始,引领学生读书、思考,追寻语文教学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