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篇其他作者分享的关于读书的经验和心法,颇有感触。尽管我也读了很多大部头的书籍,也阅览了经典,还读了一部分外文原版书籍。但是,有一本书,在大学期间,让我对留学充满了渴望,在大学期间玩命死磕了外语,除了英语之外,还接触了法语。毕业后法国留学,时过境迁,原本也想写本大部头著作对自己的思想或是未来的人生之路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而我今天想说的的这本书是:
我的哈佛日记 作者: 张杨
结识张杨还是在一次新东方的公益讲座上,一个阳光、帅气充满着自信的80后英语老师。当时讲座的主题是:
多一门外语多一个世界
那是一个临近春节的寒假,在当时新东方一个五百人的教室里,据说那里是清代养鸭子的养鸭场,之后被新东方租下来,改成了一个大阶梯教室。一个年轻、帅气的老师,走上讲台,开始了他当晚的演讲。张杨那时,还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二的学生,上来先介绍了一下他学习英语的励志故事:
∙大意是说当时由于高考失利,考入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一个并不太喜欢的专业读书。感觉从此人生暗无天日,于是,外语拯救了他整个的大学生活。参加中央电视台“飘柔杯”英语演讲比赛是他重新建立信心的一个新起点。
∙英语学习在大学四年始终成为了他精神的支柱,参加各类大型英语比赛让他重新找回了自我。大学毕业后,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但是初入清华的他,原本傲人的外语,在众多高手面前变得不值一提。入学后进行的英语测试也不尽如人意,于是通过一个学期的调整重新建立了自信。这期间,他顺利通过新东方的面试,成为了一位新东方的英语听力教师。
∙他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还自学了法语,在清华大学研究生的第一年,还自费到北京大学法语系旁听法语专业的课程。在当年拿下了北京市大学生法语演讲比赛专业组的第二名。学习外语不仅让他重拾了自信,也让他在北京有了不错的收入。
听完张杨那次演讲后,我也是热血沸腾投入到了外语的疯狂学习中,也励志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希望人生也多一些可能。大学第三年我也开始到法语联盟开始学习法语,那时候白天上课,晚上坐地铁去学习法语,在那里有一大批想要去法国读书或是在外企上班的一些大哥、大姐,下了班到法语联盟来充电学习。还有想换专业考法语专业研究生的朋友。
大学最后一年,有次在中关村逛书店,一本小书映入眼帘,封面上印着帅气的张杨老师的生活照。买回家,一口气读完,才知道清华大学毕业的他:
在经历了雅思考试失利,申请法国巴黎高政的失败后。反思自我,重新燃起出国梦想。最后申请到了哈佛大学,读了教育学专业。
书中介绍了他在哈佛大学求学一年的经历和人生的感悟,图书的排版跟当年杨澜写的凭海临风 极其相似,可是当时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杨澜,文笔远不如现在,书中大量美图,其中文字并不是太多。加上当时的互联网远不如现在发达,当时读来也是震撼到我那颗幼小的心灵。书中还有当时张杨在美国读书时,圣诞节假期在美国旅行的感悟,书中对人生的感悟也很独特清新。记得当时书中有一个金句,特别打动我:
未来的中国留学生,一定是根在中国而路在全世界。
大学毕业后,我也顺利的来到法国留学。因为读了张杨老师的那本我的哈佛日记,我也开始记录留学路上的历经很感悟。他在书中说:
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而我此刻想说的是:
留学的人生更惊喜
读书丰富人生,当书中的人物,特别是发生在生活里活生生的人,也是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或是事业平台的时候,你越来越会坚信,读书改变的不仅是个人而更多的是个人成长的路线。当然这一路上还需要有陪伴你读书后的思考和行动,才会让曾经读过书,那些感动过你的不平凡的人,成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的一个最大的助推器。
在这里真诚地对张杨老师说声感谢,其实感谢两个字已经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因为读过你写的书,听了你的讲座;充实了我大学的生活,也打开了我通往一个未知世界的窗口,也为我在这个未知世界的路上感知人生旅途上的艰辛与不易的同时,也能收获些许小小的蜕变就已经足够了。谢谢你,张杨老师。
禅定时刻
有人说,读书可以认识到无知的自己。可是我的经历告诉我,读书增长了“原来你也没辙啊”这种对世界的无力感同样存在。别忘了读书过后的思考和践行,才会让曾经读过的书穿过自己的身体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