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郡王修寺碑,为纪念北齐赵郡王高叡扩修幽居寺而立。碑高约2米,宽1米,碑文38行,行64字,约3000字,详述了定国寺禅师僧标创始该寺,赵郡王任定州刺史时拓而新之,更建灵塔的史实。碑文用典驯雅工仗,行文繁丽多致,虽书、撰人无从考证,但就内容和书法而言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原藏河北灵寿县幽居寺遗址内,现藏河北省文物保护所。
北齐(公元五五O——五七七年)一代,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北齐诸帝多崇信佛教,重视禅法,尤以文宣帝高洋为甚。高洋在位时期(公元五五O——五六O年),是北齐国力鼎盛的时期,占有今黄河流域下游的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及苏北、皖北等广大经济富庶的平原地区。当时,都下大寺略计四千,所住僧尼将八万,讲席相距二万有余,听者常过一万。
北齐诸帝及皇室贵戚,大作功德,兴建石窟、佛寺。如文宣帝开凿北响堂山石窟,大丞相、淮阴王高阿那肱开凿南响堂山石窟,此外还营造了云门寺、大庄严寺、定国寺、兴圣寺、总持寺等诸多官寺。北齐皇裔高叡(北齐高祖、神武帝高欢弟赵郡王高琛之子)营建的幽居寺,即当时的一座大寺。
幽居寺位于河北灵寿县西北约六十公里的张家庄乡。该寺坐北朝南,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群峰叠翠,宝塔映辉,景色秀丽。据《灵寿县志》记载:北齐赵郡王高叡,历选太行胜概,得朱山之阳,建祁林寺(即幽居寺)。置僧舍二百余间,择行僧二千余众居之。齐亡,寺亦荒废。继盛于元大德间。
天保七年(公元五五六年),高叡以「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定州诸军事、抚军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的身份,造汉白玉石三佛像,为幽居寺塔供养的主佛,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阿閦佛,左为无量寿佛。三尊造像大小相近,高者1.45米,低者1.3米,艺术作风统一,均为北齐造像杰作。
来自00仙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