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我发现陈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从多个角度营造了立体的“绿”的意境。比如在读课文时设置了音乐背景,让学生在文中圈出所有的“绿”字,领着学生品读“绿”的句子甚至标点符号,学生依次描述“绿”流到小溪的景象,批注“绿”的感悟,列举生活中的“绿”,通过不同的语速用声音表达“绿”;在完成“眼中绿“的构建后,又开展了对“风、雨、太阳等无色事物写成绿色”的探究活动,以古诗词的分析呈现了“心中的绿”,表现了绿的灵动和绿的动态美。但面面俱到的“绿”的另一面是重点模糊、课堂超时。
问题: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如何根据孩子们的就近发展区分配各环节的教学时间?
如果我来教:
我会以“眼中绿”为核心,从“听说读写”四个角度,设置不同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书写、阐述、绘制多姿多彩的“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眼中绿”,更种下“心中绿”。然后设置问题,“请同学们写下和绿有关的古诗词”,学生展示、朗读后,播放幻灯片中预设的古诗词,在共同赏析中读出灵动的绿、动态的美,助推“心中绿”的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