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有办法使一个胆怯的18岁姑娘开朗吗?”心里冒出的第一个答案就是“没有”。
1,
我也十分胆怯,曾买过一本书《你就是脸皮太薄!》。
书上呐喊,“克服羞怯心理的85条实用心理学法则”。心想,都85条呢!总有一条适合我。
它也急呼,“克服羞怯心理,直取本该属于你的人脉、爱情、晋升机会”。于是,我更加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仿佛晚一点,本该属于我的机会就被别人抢走了。
它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不要给自己贴上“羞怯”的标签。给自己贴标签,无疑随时暗示自己,强化“自己害羞”的意念,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害羞。
明白自己害羞,但要让“害羞”与自身抽离。
二,不要想象,更不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判。
羞怯者一方面总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另一方面又害怕给别人留下坏印象。结果导致自己社交焦虑,加剧自己行为的不自然。
其实,别人根本不在乎你表现的怎么样,他们转眼即忘。
作者说,强迫自己去思考“我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将“他们是如何看待我的”,这一想法从脑中驱逐出去。
三,自信,自信,自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让自己变得自信,不再羞怯,需要时间和经历。比如,你不敢上台演讲,但你逼着自己,必须去。你与人交往不自在,那就主动去交往,从一句话开始练起。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直到你对这件事情不再害怕为止。
四,努力。为什么说努力可以改变羞怯呢?因为作者剩下的观点,都是一些改变羞怯的小练习,说话,走路,穿衣等等,非常琐碎。如果真的努力一条一条实践,也许真有变化。
2,
书中的观点,说得很对,也很可取。下面,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显而易见,胆怯的原因,主要是不自信。克服胆怯,首先得增强自信。书中罗列了许多小方法,其实都是鼓励人们去做不敢做的事情。作者认为,自己害怕的事情做多了,羞怯之心,自会消失。
但在我的人生经验里,真的不是这样!我是一位老师,经常会有听课活动。我也讲课多次,可每到别人听自己的课,还是惴惴不安。一些老教师,教了二三十年,也会这样。
所以,我觉得,有些事,量变无法引起质变。性格因素,真的会决定你永远不会成为某一类人。
在不擅长的事情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却收效甚微,不如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有句话说得好,有实力才会更自信。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你只需努力,在某一方面远远超过别人,让自己变得很牛。
当你有资本有能力,当你能够俯视别人,你还会胆怯吗?
2,
变得很牛,毕竟需要很长时间,我们最终仍然可能平庸。
但努力的过程,会让我们渐渐变得不一样。我们会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手无寸铁,瑟瑟发抖的小孩。我们有勇气,有力量,我们披荆斩棘,一路放歌。
纵然前方的梦想微光,只是若隐若现,也会让我们整个身心都闪闪发光。
前行的路上,我们会遇到更好的自己,我们会更爱她,更尊重她,更包容她。
是的,我害羞,胆怯,但又怎样呢?
有人说,“我的脆弱,有可能是我的软肋,但也可能是我的出口。”
找到自己的出口,不再以胆怯为耻,以自己的一切为荣。
3,
最后,我想说,胆怯又有什么关系呢?
开朗就一定好吗?
你就不是那样的人,为何非得让自己活的拧巴?诚实面对自己,胆怯并非缺陷,我们只是天生不同。
问一问自己的内心,你真的喜欢那觥筹交错的社交场合吗?你真的赞赏口若悬河、八面玲珑的的人吗?你真的愿意,藏起真实的自己,变成那个开朗的别人吗?
蝴蝶吸引蝴蝶,蜜蜂吸引蜜蜂。
你本是蝴蝶,却改变自己,引来了蜜蜂。
蝴蝶不会快乐,蜜蜂也不会。
让简单的归于简单,让复杂的归于复杂
吸引与我相似的,留下喜欢我的。
于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