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内工作三年,然后出国工作到现在有两年,虽然总时间不算长,但是想记录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我在国内没去过BAT,都是在中型公司工作,不过也有同学朋友在BAT,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工资
抛开支出谈工资没有啥意义,再而抛开城市谈支出也没啥参考价值,所以这块我也不会细说。
我就说一下个人的感受。
首先,我感觉我个人的工作水平和工资,在国内和出国后,都大概算是中等水平——因为凡是地里看到的晒工资的,还没见过比我低的,再考虑到愿意晒工资的人的比例偏少,比如30%?我就把自己的工资规到中等了。
然后,支出上来说,我不是特别扣着花,房租+偶尔外卖,饭店一般周末两次这样。攒下来的钱国外偏多,不过也没有质的改变,主要还是受助于汇率的帮助。
面试
我感觉国内的面试比国外的要难。
国外的面试分为三大件:
- 算法:看你能不能写代码,认真刷题都没太大问题
- 价值观:看你能不能融入公司或者团队,好合作共事
- 系统设计:各公司都有题库,也是可以靠准备来应对
国内的面试:
- 算法:同上
- 奇技淫巧:比如Kafka的实现原理,Redis/MongoDB/MySQL的底层优化,边边角角的坑,语言层面更是事无巨细,这些问题都能问到系统调用层
- 系统设计:没有稳定的题库,不如国外面试好应对,需要看更多的内容
整体对比来讲,国外的面试侧重点是考察面试者是否可以正常的干活;国内的面试侧重点是比武,面试官和面试者比谁看的更深,通过读源代码(划重点)改进了系统的性能或者解决的某个bug。
因此,我觉得国内的面试更难,因为准备一次跳槽十分耗神。需要看很多的博客,release notes,我还会找几家不是第一顺位的公司先去面一下,了解一下现在市面上流行哪些题,然后最后冲刺想去的公司。
究其原因的话,我认为是国内开发者资源太多+国内公司喜欢造轮子。好处是员工能学到很深的技术,坏处是这些技术在国外不一定有用(这一点肯定见仁见智了)。
工作环境
我准备从几个我稍微有些观察的职位说一下。
开发工程师
国内:压力挺大的,毕竟毕业生的实力水涨船高,走技术路线的难度颇大。毕竟你周围的许多人都在看源码,你必须更努力,而且更聪明,才能在技术路上走的远且稳。于是大部分人的方向都是转管理。讲真我在国内已经在考虑转管理了。
国外:可能是由于人口资源的原因,压力不如国内大。而且在国外的工作,给了我更多做技术的信心,因为有很多的大龄同事作为先例,他们工作十几年后,仍然在解决很有趣的问题。我现在没那么急迫的想转管理了。
经理(Manager/SDM)
国内:团队的管理者往往仍然会挺大比例的参与技术方案的确定,而在管理上并没有投入极大的精力。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很大)一部分管理的工作,在HR那边。
国外:团队的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协调和下属的职业发展。虽然也会参与技术讨论,但是更多是为了服务于自己的管理工作。我认为国外的管理者更加累,他们要操心的事情远远大于工程师。
HR
国内:HR的职能十分的广。有招人组,帮助manager管人组(HRBP),管理升职组,离职聊天组,组织活动组,价值观普及组等等。这些组里的人会有重叠。也因为,我所看到的,和有些朋友感受到的,公司的文化一部分由创始人决定,另一部分由HR决定。我见过很棒的HR,也见过水平一般的HR,他们对公司气氛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国外:不同于国内HR像是管理层,国外的HR就跟Eng,SDM职能一样,是一个平行的工种。主要负责与人员流动和员工工作以外事务(签证、保险等)相关事宜的处理。不会很多的参与到团队级的管理工作中。
测试工程师和PM(这一块体会不多,错的会比较多)
国内:往往会有专门的组,而且人员会是开发的1/2 - 1/3。人数多的原因,应该和国内迭代快有关。PM对需求的完成程度较为严格,与开发沟通频繁,有时身兼测试和开发。
国外:有的组可能没有测试,有测试的组,人好像也不会很多。PM也不多,与PM的沟通也不像国内那么频繁,大家不会细到去扣一个像素,PM主要的工作是沟通、了解、制定需求。
工作时长
国内:个别中小型公司更加自由一些,其他的公司,大部分的下班时间都得在8点左右或者以后。好像现在10点也是常态了。对于生活挺不友好的,因为工作是每天的精力耗尽,周末想休息,整体上就是没有生活的状态。这也是我想出国的原因之一。
国外:我到现在也还是有这个谜思,FAMG们招这么多人,都这么闲,为啥产品还能卖那么好?到底是啥造成的不同?我们一组的产品,拖了快三四年,也没啥事,大家该升职升职,放在国内,2个月出原型,3个月上线,接下来就是2周一发版,到底区别在哪里?还是不很懂。不过在国外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升职
这一块我觉得国内外没有差很多,各个公司都有职级表,以及升职需求。就好好干活努力升级就行了。
同事关系
国内:因为大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时不时会加班到半夜或者凌晨2、3点,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战友,会更加亲密——我觉得这算是996高压环境下,带来的额外收获。在日常聊天上,国内的同事们聊天的话题会更加“开放”一些,有一种聊的底线越低,就表示我们关系越铁。这样的聊天有人可能会不适应,见仁见智了。
国外:大家更加“相敬如宾”,我个人更加喜欢这样的关系。西方社会里,大家的聊天会更加注重政治正确以及避免冒犯,所以很少会聊到一些不适的话题和会产生争吵的话题(比如政治类),所以大家相处更加的和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同事之间会生疏,我跟几位印度老铁和俄罗斯老大哥还是时不时会互相问候,聊聊移民政策,周末去哪玩啥的,感觉社交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总结
我刚开始在国外开始工作的时候,其实很不适应。更多的沟通,更多的书写。但是渐渐地也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我在设想如果我回国的话,估计要花挺多时间准备面试,入职后必定又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
写这篇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一些想出国或者想回国的朋友。欢迎大家留言、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