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前两种味(酸与苦)。
1. 酸
能收、能涩。能收能涩是指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止泻、敛汗、涩精、缩尿、止带、止血等制止人体阴液滑脱的效果,以及敛肺气而止咳嗽、收敛心神而安神等无形的作用。酸味药具有生津作用,可用于胃阴不足之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舌红少苔,或舌苔剥落等症,还可用于津液耗伤、筋脉失养而致的筋脉拘挛、屈伸不利之证。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酸味膳食原料有山楂、马齿苋、乌梅、木瓜、苹果、桃、柚子、草莓、石榴等。
2.苦
能泄、能燥、能坚。能泄即通泄、降泄和清邪。能燥指燥除湿邪,治疗水湿之证,由于湿症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故苦味药相应地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两类。能坚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相火亢盛之证。此处的“坚阴”并不是苦味的直接效应,而是通过苦味的清泻火热作用而达到存阴液的目的。
因苦燥易伤阴津,阴津不足者不宜用。苦寒之药易伤伐脾胃阳气,用量过大,或服用过久,易致脾胃阳虚,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故素体脾虚者亦当慎用。
苦味膳食原料有苦杏仁、郁李仁、栀子、香橼、黄花菜、枸杞菜、苦瓜、莴笋、芹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