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我之前文章的伙伴们应该知道我是在7月下旬正式参加了2天线下的思维导图认证课程,在此之前我从未动笔画过思维导图。
虽然我听说过思维导图,也看过别人用思维导图软件做出来的规规矩矩的导图,都没勾引起我任何的好奇心。
可是今年因机缘巧合,我去上了飞笔老师的思维导图课程后,突然发现了一个超强无比的思维利器,对于自己的思维训练简直是好用到上天。
于是就一发不可收拾的使用起来,工作中和生活中我都找到了它太多的妙处,日常工作计划,活动策划,事物管理,头脑风暴,会议机会,学习笔记以及策划出游,收拾整理,家庭规划等等,全都好用。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传统的博赞式导图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有的内容可能系统框架梳理上用简单的中心图引发,四周发散的形式还不够到位,如果加入更加逻辑清晰或形象化的表达,效果就更棒了。
于是我开始关注其他的视觉形式,比如我之前也提到的我的好朋友他们做的视觉同传,以及摩西老师的脑图团队。
后来经过了21天创新脑图的训练,每天笔耕不辍,我顺利加入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的脑图创作者团队。
要知道很多小伙伴都是画了很长时间思维导图才进入的。
回想为什么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肯定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关键的原因:
1.带着深度思考的练习
每次我在做作业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而是会仔细思考题目的含义,到底这道题目训练的是哪方面的能力。
比如我在做下面这个“新闻分析”练习时,练的是因果关系,所以我很仔细的分析了文章中的信息,想要表达的观点,导致“今天的美国,一切观点都需要通过娱乐的方式来传播才有效”的原因在左侧用黄色箭头来表示,结果在右侧用红色表示。解决方案在下方用黑色表示。
同时在成图时,我也并不马马虎虎,而是当做真实的要给读者看一样,认真的完成一副作品,有时构图不好,错字等,经常一幅图改好几遍。
2.像设计师一样思考,而不是像工匠一样傻练
很多特别牛的设计师可能手绘能力啊,或者制作技巧都不足,但关键是他能把握住客户的需求,在前期的思考足够深入,洞察人心,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所以我每次在做脑图的时候,尤其是前期老师要求按照得到标准做图时,我需要了解的是得到的要求及标准到底是什么,得到的听众和读者是哪些,他们会喜欢什么样的形式。
然后我的创作就会尽量考虑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接受程度,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创意。关键的是这个脑图并不是炫耀绘图技巧,而是如何把书籍的精髓在一张图上展示出来,考验的是综合能力。
尤其是如何提炼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及观点,以及支撑每个观点的论据是什么。然后根据整本书的思想用形象化的方式展示。
这里面的脉络及逻辑关系更加重要,让人看到这张图后一目了然,对于理解文章有帮助才是好的脑图,否则只是配张图,让读者觉得可看可不看就实在没有必要了。
比如像我这两天制作的一副《中国近代历史的新陈代谢》,当时成图构思是究竟新陈代谢可以如何形象的表达。
新陈代谢的意思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后来我用了一个人物(做了美化有趣的画法,绘画并不难)吃东西的过程来表达。吃的东西代表旧事物,经过消化之后的营养代表新事物,在身体里处理就像代谢的过程。
这幅图成图后是到目前为止我非常满意的一副,达到了最初想要的效果,也足够吸引人点开去了解。
3.永不止步,超越自我
思维导图可以说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也开启了我圆梦的大门。
小时候我曾经很想学设计和画画,但最终学了工科,之后的十几年彻底跟此绝缘。
但从绘制脑图却让我找到了跟儿时梦想的链接。如果想把脑图画的精妙,需要很多的技能,虽说绘画不是最重要的,却能增色不少,尤其是形象化的表达时,让人更容易理解内容。
比如下面这张图,书本的名字是《卖轮子》,就是把轮子作为所有产品的比喻代表,通过产品发展的四个阶段,来讲述到底在各阶段适合用何种营销策略。
于是我就画了四种轮子,从早期的石头型到成熟期的轮胎型来代表四种产品阶段。
所以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学习和精进新的技能,比如视觉表达,PS,快速阅读等等。每次做一副新的脑图,我都力求不同,可以用上新的技能。
这三个月以来,我的脑图有了质的飞跃,我想是源于自己不间断的大量练习,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不断补充新技能。所以也有了不小的收获,进入“得到”脑图创作团队,为股权书籍画思维导图插图等。
以后我将在脑图之路上继续死磕,向不同的应用领域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