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小店分为两种,一种是沿街的店铺,每一家都亮闪着霓虹灯招牌;其实我几乎不会去看这些招牌上的字,可能因为他们长得太像,又拥挤地在一起,密集恐惧。
但是我很喜欢一眼望去,一排一排亮闪闪的画面,从外面往店里看,有点暗沉的昏黄灯光,是烟火气。
一种是商场里的门店,这些店招牌都很漂亮,各有特色,配色、字体、门头,内部环境的装饰,精心设计过的统一VI;无论你在外面看还是进去,都能感觉到很干净,灯火辉煌,窗明几净,身心舒畅;这些店大都是连锁店,里面的工作人员穿着制服,做着一份工作,非常得体热情地欢迎每一位顾客。
每次路过沿街商铺,我都会有意观察门店的陈设、当下的上座情况,老板的状态。
昨晚看到一个不到10平的手机维修店面,进门处摆了一张沙发,老板蜷缩着在里面睡觉;从前我一直很好奇,看店这么无聊又煎熬,几个小时等不来一个客人,为什么不早点回去休息,为什么不想想办法吸引客户,为什么不到周边宣传……后来我自己看过几次店,那种对进来客人的翘首以盼,内心渴望又不露神色、面无表情的感受,我体会过。
这十几年我陆续接触了一些开店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打工几年后攒了一些钱,选择开店;怀揣着希望能赚更多钱的梦想和热情。
也有一部分是不想再打工被管束/不尊重,选择自己做老板,坚持一年半载亏钱了,再把店转让。
如果你留心观察,门店的闭店率其实远高于你我的常识认知。
即便未闭店能赚钱,夫妻两外加家里的小孩、老人或者亲戚帮忙,一家好几口人,一个月赚的钱也不比全家人出去打工加起来赚的多,而且一年除了过年休息打烊能让他们休息十几二十天,剩下的350天是267或者9127。
特别是餐饮,一个包子店凌晨两三点就得起来和面、搅肉、切菜、准备馅料,四五点开始包包子、蒸包子,为了让早上班的人六点多出门能买到热气腾腾现包的包子。
我问过几个老板为什么宁愿选择这么辛苦开店,也赚不到多少钱,他们说做什么都很辛苦,做这个能自由一些、照顾到小孩,并且一家人每天在一起。
当下的商业环境对小店老板并不怎么友好,一是商铺的租金,好的铺位一般半年到一年支付一次房租,物业费是周边住宅物业的三到四倍,相当于房租再额外加10%-20%;物业至少也是一个季度到六个月一交;但房东花几百万投资的商铺,每个月的房贷压力也很大,大部分每月的租金是不够还贷的。
二是电商和互联网平台对线下门店的截流,线下自然流量越来越少;我一直说饿了么、美团的抽佣高达30%,一部分有经验的老板会把平台上的价格上浮两三块钱,不然可能卖一碗面连房租都赚不回来,更不要说自己付出的精力了;没经验的老板只能认亏,买一个巨大教训。
三是如果选择一些加盟连锁的品牌,加盟商拿走一部分毛利,如果餐饮自己只有35%-50%的毛利是维持不下去的(血泪史)。
四是如果门店层高很高,大部分老板会隔出阁楼,作为一家人居住(其实也只是睡觉)的地方,但有些地方考虑到安全问题(懒政、脑子进水),禁止店内住人,店老板需单独支付一两千租房子给全家居住(如果有钱谁不愿意住好一点呢)。
长期出入商务楼、科技园区的人,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三四十吃一碗面,再来一杯三四十的星巴克,可能稀松平常。
无法理解十块钱吃一大碗兰州拉面、十几块钱吃一大份菜饭骨头汤、十几块钱吃一大碗馄饨、十块钱买五六个包子这些能吃饱对于在建筑、环卫、出租、货运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多么重要。
这些小店的存在能解决每一个平凡大众的基本吃穿,同时解决了他们自己一家人的经济收入、生活保障,是金字塔中底层每一个家庭的缩影,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但是他们的生存环境正在变得更差,注意观察下你家周边的商场、桌子椅子上到处是灰尘一片狼藉、用U形锁紧闭数年的商铺……怎么让这些门店、这些老板的生存状态更好,让更多的人更加体面的生活;而不是把更多的中产变成富豪、把更多的富豪变成超级富豪,我想这是需要去做的,所以尽管历史用杀戮和血流证明了过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底层韭菜力量巨大最容易收割,难道一定要按照这条路走到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