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要停下来,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一个二类学校学生的真实想法与生活
去年的六月份,一声铃响结束了人生中那段热血沸腾的时光。接下来的三个月则是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想起了高中时期毕业回来的学姐学长对大学生活的分享,当时对大学只有一个懵懵懂懂的印象。都说上大学就轻松了,我当时天真的认为是这样。
就这样,在焦急、期待中……我熬到了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搞笑的是,前一天晚上半夜没查到成绩的我就睡了(现在想起来,当时心真大),第二天还是老妈的电话轰炸,把我给炸醒了。结果不能说是如愿以偿,也不是不如人意。可以说是正常发挥,都说在高考中的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了,可能真的是这样。但也有不少真的是超常发挥,杀出来的黑马。
我没有选择省内的学校,而是出了省。出省后分数就不值钱了,我只来到了福建一个小地方的二类大学。这里山好水好,可以说十分养人,是国家级的度假景区。远离城市的繁华,生活平和喜乐。但同时也会因为太安逸而消磨斗志。
网传大学寝室生活真的是现实版的宫斗剧,这种说法在大学一点也不虚假,可以说很生动贴切了。但也不全是这样,很幸运,我遇到了很好的舍友。相处还算和谐,很快都打成了一片。
来自不同地方,性格不同,各地教育不同……最先开始的话题则是怎么进的这个学校,听着小伙伴们说自己的不愿,不甘,都各自说了自己在高三时是怎样玩过来的,我在一旁笑笑,没有说话。虽然我也心有不甘,但我了解自己的实力。因为我在教育大省就读,成绩属于临界生,学习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几乎根本没有什么喘息的时间,听见她们的对话,我感觉自己没体验过那种感觉,所以感觉自己努力了却也还是这样。起初会有挫败感,尽管当年我的分数比她们高,考卷比她们难。
曾也因为相比分数较高而沾沾自喜,舍友也说,我看起来就像是很厉害的人,但真的是这样吗?我怀疑过。在上大学之前我有目标,有方向,想要一个不被浪费的大学。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不得不说大学生活真的很自由,自由到除上课时间之外都是你自己的时间,任你分配。但也是自由让我的方向感慢慢模糊……大学的课堂没有老师管你,除非是比较负责任的老师,有时候不点名的话,你逃课也没人发现。(这是二类学校的真实状态)至于上课听不听完全看个人意愿,但因为不想浪费大学时间,我一般都是有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听讲可以说是成为了一种习惯,因为个人觉得上课玩手机是一种对老师的不尊重。但也总会有不能掌控的局面,因为周围人都在玩,周围人都不听,所以慢慢这种好习惯在退化……
我喜欢看书,也在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学着做手帐,这一切在别人看来都是很好的习惯。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当读书笔记停滞很久,手帐内容越来越简略,也就意味着生活的越来越单调,时间利用的越来越不充分。看似在努力,实则已经停滞了……
时间真的很快,也慢慢空洞了灵魂。大学课余时间被各种无聊活动占据,游离在淘宝之间……课外的时间几乎都变成了寝室活动,甚至没课时一天都可以不出门。每当我这样过着一天,哪怕半天我都会有罪恶感,感觉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期末考将来临,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态,空间各种转发锦鲤,各种水逆退散……包括我也十分害怕挂科,但却并不想六十分万岁,而是想尽我所能,甚至可以说是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但真的当考试来了,却没想到大学的期末考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自己要在考前背几本书的内容。不知是出于老师是对于怕我们挂科的心疼,还是学校本身实力的不够,老师所划的考试范围越来越小,可以说是精准复习……之前我知道有题库,但没想到会有这么精准,这不是我想象中的考试方式。
忽然想起英语课时未能回答出的老师的问题:现在的大学越来越好读,毕业越来越容易,但大学毕业生实际却是知识技能不成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建议?我当时回答说教他们技能,学校提高考核标准。老师当即反驳我,告诉我大学不是技能的学习,如果要是都学技能,那直接去技校好了,为什么还要读大学呢?大学重在培养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我又回答那提高录取标准。老师说现在大学升学率一直在提高,升学压力本来就大,如果再提高,那么可想而知……我被问的哑口无言。当时的我根本没有真正体会到大学的考试模式,也未体验到大学生活到底是哪样。只知道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考试分不出层次,这让我苦恼,但却没办法,为了考试,也只能是照做。大一生活的结束让我感到有一些些空落落,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在和已经毕业好几年的姐姐交流中,她的话让我有所思考,她说大学的学习已经在课外了,要靠自己去学习了,抛弃之前的想法与习惯。这时我才有所明白,之前因为想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但课堂上的学习实在有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才会有所失望。或许学习真的需要从课外来,需要自己去学习。这种学习的变化有风险但也存在无限的机遇,需要你自己多去体验,多探索,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你毕业的时候能很笃定,知道自己该去哪里。
大一的生活接近尾声,但同时也是新的起点。新的学期有了新的方向,告诉自己不能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