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篇:巨坝锁江平湖出,长江安澜不是梦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自公元前180年至1911年的2096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平均10年就有一次。1499年至1949年约450年间,湖北境内江汉干堤溃口达186次,平均两三年一次。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比较发达的精华地区,地面普遍较低,全靠各类总长为3000多公里的大小不一的堤坝来保护。
长江是条雨洪河流,暴雨形成的洪峰超过河床的安全泄量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长江洪灾最大洪水量可达11万立方米/秒,而荆江至武汉段每秒排洪能力仅6万~7万立方米/秒。上游洪水来量大,中下游河道特别是荆江河道过洪能力小,两岸地面高程又普遍低于洪水位,形成“悬河”。一旦发生特大洪水,堤防漫溃,直接威胁的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约2000万人口、2300万亩农田和一批重要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及交通要道的安全。
如果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的湖北,它的发展史从某种角度看,是荆楚人与洪水的抗争史,那么回首中国历史便能看到一部沉重的洪水灾害史。
长江,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发展史上,一直交替扮演着两种角色。它一面通过灌溉农田养育两岸人民,一面在汛期涂炭生灵。这种交替循环似乎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范围。
巨坝锁江平湖出,长江安澜不是梦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175米,其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效益显著:
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遭遇“千年一遇”特大洪水(11万立方米/秒)时,可拦截上游洪水,调节枝城流量不超过极限值,配合运用荆江分洪工程或其它分蓄洪区,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避免荆江南北两岸、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发生毁灭性灾害。
提高城陵矶以上洪水的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分蓄洪区的运用,可避免水位失控,有利武汉度汛安全。
有效控制上游来水,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不但可有效减轻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还可延缓洞庭湖泥沙淤积速度,延长洞庭湖寿命;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调节,减轻其下游的洪水灾害;并为松滋口、藕池口、虎渡口、调弦口等4口建闸控制和洞庭湖的治理创造了条件。
增加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区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为分蓄洪区人员和财产转移赢得时间。
生态篇:生态环保作国策,持续发展好抉择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高度重视和综合保护三峡水库生态与环境的举措是:利用三峡大坝发电效益,投入巨资加强环保工作,确保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并可持续发展。
为切实做好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国务院三峡办正着力推进 “7+1”专项计划,即7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试点示范项目,分別是:
1、消落区治理;2、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3、支流饮用水源安全保障;4、库岸带生态屏障建设;5、农村截污;6、城镇截污;7、生物多样性保护;8、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
环保篇:河湖巨变临厄运 珍稀植物建新家
为保护三峡库区珍稀植物,己建的“三峡植物园”成功引种栽培巴东木莲等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47种、乡土植物1200种。
建成了三峡地区最大的优良林木无性系快繁基地;
兴建了三峡地区规模最大的珍稀野生动物驯养、繁育、研究和保护中心——“三峡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搜集保护三峡地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120多种;
建立了大老岭、龙门河两个三峡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建成了以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
巨坝锁江改习性,珍稀鱼类获新生
三峡工程既不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也不影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在水生生物保护方面,目前在三峡库区建有河口中华鲟、白鲟幼鱼保护区,葛洲坝下中华鲟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等,同时实施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幼鱼的放流工作。截至目前,仅珍稀特有和经济鱼类,已放流2亿多尾。
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国家已建立了一批陆上和水上的自然保护区,按规划共有7个陆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5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有力地保护了受工程影响的陆生和水生生物。
水绿山清风景美,和谐库区碧空净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与《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出台,“两个调整”(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大量外迁安置和搬迁工矿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两个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水污染防治)之政策实施,宛若久旱欣逢甘露,雨天喜见云霓。
三峡库区20个区县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58座,总处理规模250万t/d;建成城镇垃圾处理场41 个,总处理规模1.1万t/d,确保到2010年库区及其上游主要控制断面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截止目前,库区规划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已基本完建并投入使用。
此外,库区长江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小流域水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建设综合治理等“青山绿水蓝天工程”亦正积极推进。
历史遗“三痛” ,利箭除“三害”
纵深600公里的三峡库区,经多年不间断探查和监测查明,其地质灾害主要是三类即:滑坡、崩岸和泥石流。
三峡库区内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2490处,其中属受水库蓄水影响的1627处,在移民迁建区的863处。
伴随着三峡工程建设,为确保库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在滑坡、崩岸等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投入巨资,成效斐然。目前,所有重大灾害隐患点均已整治竣工,重点岸线护岸工程均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