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李笑来的文章,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不少好书。
成功学垃圾很多,但如果有合适的人推荐其中还是有好书的,鉴别好坏的其中一条经验可能就是:
坏鸡汤不给勺子,看完后可能热血沸腾但很快凉掉,你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而且很可能还让你交9999去报个名之类的...好的鸡汤给勺子,血可能会热,但没那么热,会给你把勺子让把鸡汤喝下去(教你怎么做)。而且会有数据和一些真正的心理学实验做参考。
用豆瓣网友首心的话来说可能更准确:
励志的最高级别是有理有据的“应用心理学”,是细化的哲学,而不是大词、流行语、文艺、动之以情,以及各种糟改、不分情境乱加使用的小故事。
今天开始读这本书,《西瓜与芝麻》这个章节很有意思,首先你需要做个测试,来看你是如何看待自己行为的:
- 列清单是
a.理清头绪 b.写些东西下来 - 清理房间是
a.爱干净的体现 b.吸地 - 付月租是
a.维持住所 b.写支票 - 锁门是
a.把钥匙插进锁眼 b.保证房子安全 - 跟人打招呼是
a.问“你好” b.表示友好
请把你对每题的选择用如下分值换算,并相加计算出总分:
1a = 2 ; 2a = 2 ; 3a = 2; 4a = 1 ; 5a = 1;
lb = 1 ; 2b = 1 ; 3b = 1 ; 4b = 2 ; 5h = 2。
如果得6分或6分以上,你可能是一个习惯用比较抽象的方式理解自己行为的人——当你在想日常事件时,你更注重于“为什么”要行动。所以在家一圈圈推着吸尘器是在“保持清洁”——希望家里干净是你吸尘的原因,你也是如此去理解这个行为的。
如果得5分或5分以下,你可能更注重实际,你用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来理解行为。所以推吸尘器是在“吸地”——这是真正发生着的事,你便如此理解这个行为。
我的得分是10分,也就是更注重“为什么”的人。
西瓜(为什么?)和芝麻(是什么?)的理解方式都是对的,最好的策略是根据目标的不同合理地转换这两种模式。
一般来说如果想要更有干劲或者让别人更有干劲,启用“为什么”模式(可能类似于乔布斯当年挖可口可乐的高管时说你愿意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改变世界),想想行为背后更大的意义。
而另一方面解决一件困难的步骤很多的事情则用“是什么”的模式更恰当。学习一套新体系时把它尽可能地拆分成具体的容易实施的步骤。(GTD这种时间管理理念和笛卡尔的《方法论》中都有过类似的论述。)
然后,勺子来了,准备一个笔记本,或者电脑上打开一个文档,书中的练习如下。
“为什么?”练习
- 写下一件你最近因缺少动力或诱惑太多而无法实现的事。可以是任何事:无法戒掉甜点、不能按时回复重要的电子邮件等。
- 现在,写出你想做这件事的原因。你的个人目的是什么?这样做能帮助你得到什么?你如何受益?
下次当你尝试做这件事时,停下来想想刚总结的原因。不断重复,直到它成为习惯为止。(习惯成自然。任何简单地行为都能变成习惯,做起来易如反掌——只要你肯坚持。)
“是什么?”练习
- 写出一件你想做,而且是特别复杂、困难或者生疏的事。也许你想建立一个网站但不会用电脑,又或许你想开创新事业。
- 现在,写下第一步你需要做什么。迈向那个目标必做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下次当你尝试做这件事时,停下来想想下一步具体是什么,然后专注于那个行动。你也会养成这个习惯的。
最后附上我的练习:
“为什么?”练习”
想做而无法实现的事:早睡早起
原因:对身体有好处,白天能更有精神。
个人目的:除了上班之外有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做喜欢的事。
这样做能帮助你得到什么?精神的满足感,未来不会因此时而后悔,毕竟人总是为自己没做过而非没做成的事情后悔。
如何受益:早睡意味着可以少玩游戏、早起意味着多读会书。生活亦会有规律,身体和精神都会有受益。
“是什么?”练习
- 想做但复杂的事:增重健身
- 第一步要做什么:读完此领域经典《施瓦辛格健身全书》以及最新的网友成功案列分享,记笔记、列出增重的重点、饮食和训练要点。
- 具体行动:接下来找营养金字塔图示,找当前条件能够买得到和买得起的食物、训练方面以无器械为主。写健身笔记、记录训练和饮食,定期称重反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