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华山论剑的日子就要到了,只可惜,当年创造江湖的那个人已经走了……
2002年,同学能播放黄日华版《天龙八部》的收音机俘获了我们一群人欣羡的目光。这后来成了我双腿蹲麻也不愿从马桶上下来的第一本武侠。
妈在武汉开的小卖部生意不错,我每天的任务除了写作业就是看铺,可我的心思却全不在此,反而一有机会就跑到了隔壁装有有线电视的同学家,蹭看时下热播的《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
由于铺子经常没人看管,加上小偷横行,丢了东西自是难免。为此我被棍子抽过,被鞋底打过,在搓衣板跪上一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
可我的心里仍然毫无悔改之意,反而心心念念那些武侠剧。每每想到精彩的武打情节,忍不住模仿一二,到最后即使被罚跪,也能开心到笑出声,仰着头,不知脸上身上还有红印。
2002年秋,我回了老家通城,偏僻的农村自是没有图书馆,好在爷爷和大伯爱藏书,一天从床头柜里翻出来一本没有封面还缺页的老书,透明发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的字像蚂蚁堆积,没舍得扔,拿在手里把玩着,翻了两三页之后就放不下了。
傍晚,看到张无忌在光明顶一人硬抗六大门派时,先后挫败崆峒、少林、华山及昆仑四派时,那真叫一个痛快!
后来灭绝师太绝以倚天剑挑战张无忌,被他震脱宝剑,峨嵋弟子一涌而上,再次被张无忌震脱众剑。
那时心想:武侠里最牛逼拉风的男人也不过如此吧。
看完之后,只感觉全身剧震,合上书本,久久不能平歇。
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是以前玩弹珠、抽陀螺和打纸板三者加起来也从未有过的。
82年,上海广电公司正式投产,88年,我国第一颗同步卫星发射。一个个“炸弹头”一样的电视机被搬到了千家万户,家乡的旧颜也逐渐换了新貌。
正赶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即使在偏远的农村,有线电视也已相当普及了。我家虽不算宽裕,可爷爷说:“要与时俱进。”因此,老三件也变成了新三件。
家里安了新彩电,一打开电视,就能够看到当红热播的金庸武侠剧:
吕颂贤版的《笑傲江湖》。
陈小春版的《鹿鼎记》。
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
胡军版的《天龙八部》。
黄日华版的《射雕英雄传》。
那时对武侠,只能用“发疯着迷”四个字来形容。只要没有武侠电视看,便是天天吃肉喝汤也没甚趣味。
直到现在,我还很感谢金庸先生丰富了那一段我在精神上最富裕的时光。
到了初中,中文RPG游戏开始在同学间风靡,也是在那时,接触了《金庸群侠传》,开启了游戏之路。
后来又出现了半瓶神仙醋制作的《金庸群侠传2》和《金庸群侠传3加强版》。
每每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后来上了大学,图书馆社会图书阅览室里有很多金庸的著作,图书大多由于年代久远或多次翻阅而破碎变形了,不过,里面的武侠故事却是同样的原汁原味。
午后,一杯茶,一本金老的书,一段慵懒而惬意的时光。感觉生活充实而有力量。反观现在,由于考试的压力,久而不碰小说,生活反而变得索然无味。
也是在那时,一口气读完了二十几本古龙和金庸的书。
也许是受了金老等一代武侠宗师的影响,自己从初中开始,就尝试写一些武侠小说,可是由于意志不够坚定之故,写的东西也多半是有始无终罢了,点击率一向就甚为惨淡。
而金老在成书之后,对自己的书仍然反复修改,对语言多次加工润色,炼字之精妙,表达之准确,令人肃然起敬。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金老,这样一个谦恭的老人,一个温良的儒侠。
在编织出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江湖梦后,却也是要从江湖中云隐了。
尔后不见仙踪,唯有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正如《神雕侠侣》中的台词:“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呜呼,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金老陪伴了我们人生的前二十年,但总归有告别的那一天,我也知聚散终有时,只是没想到那一天来的那样的快。
也正如金刚狼的粉丝希望将来有一天,在X-23埋葬父亲的石墓前,摆成“X”形的十字架斜着插入的那片土地上,周围的石头泥土会渐渐松动落下,一只骨爪会从石墓里破土而出。
我也希望,将来有一天,会突然在网上搜到笔名为“金庸”的人最新连载的小说,他会手持金笔朗朗笑道:“谁说武侠已死?我还没死,武侠怎么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