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原名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
田文的父亲是田婴。田婴的生育能力超强,有四十个儿子。古代社会,讲究嫡庶有别长幼有序。田文是“贱妾”所生,而且在这众多兄弟姐妹中排位不前不后,地位很是尴尬。按照常理,继承田婴家业是轮不到田文的。但田文不是常人,所以不能以常理度之。
田婴是齐国的权臣,为齐国立下了不少功劳,也积累了不少财富,足以让田婴一家老小过着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的生活。对于这样的生活,田家上下心满意足,唯有田文不满足。他对田婴说:“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意思是劝田婴散财养士。
田婴认为这个以前不什么瞧得上眼的儿子说得有几分道理,于是便试着让田文主持家政,接待宾客。不想田文还真搞得有声有色,宾客们都争相在田婴面前称赞田文,建议让他做继承人。田婴死后,田文果然接班做了田婴的继承人,号孟尝君。
有一次,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楚王送给他一张名贵的象牙床。
孟尝君令登徒直先护送象牙床回齐国,登徒直却不愿意去,他对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戌说:“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损毁,我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赔不起!你要是能让我躲过这趟差使,我愿意把祖传的宝剑送给你。”
公孙戌答应了下来,他见到孟尝君,说:“各个小国之所以都争先聘妻您担任国相,是因为您能扶助弱小贫穷,使即将灭亡的国家复存,使后嗣断绝者延续,大家因此十分钦佩您的仁义,仰慕您的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份厚礼,那些还没去的国家又该拿什么来接待您呢!”
孟尝君听罢,马上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于是决定谢绝楚国的象牙床厚礼。
公孙戌见自己说服了孟尝君,赶紧告辞,十分高兴地快步离开,但还没出小宫门,孟尝君又把他叫了回来,问道:“你为什么那么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呢?”
公孙戌只得把赚了宝剑的事如实向孟尝君报告,孟尝君不仅没有责怪,还令人在门上贴出布告,写道:“无论何人,只要能宏扬我田文的名声,劝止我田文的过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提意见吧。”
由此可见,孟尝君田文不仅权略过人,还善于纳谏。然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孟尝君的评价却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奸人之雄”简称奸雄。司马光认为孟尝君是奸雄,他的所作所为不值得称赞。
那么,司马光为何会认为孟尝君是奸雄?原因在于孟尝君有着不可饶恕的三宗罪。
一、收养门客,不分良莠
“好客喜士”是孟尝君的一大特点,他四处招揽收留各国的游士和人才,为他们添置家产,给以丰厚待遇,还救济他们的亲戚,与宾客们吃同样的饭菜。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人不小心遮住了灯光,使大家看不到孟尝君碗里的饭菜。有个宾客很恼火,以为孟尝君的饭食质量肯定与大家不同,于是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这才知道孟尝君的饭菜与大家一样,自己误会了孟尝君,惭愧得无地自容,立刻刎颈自杀表示谢罪。
另据据史料记载: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交谈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
正是因为孟尝君“好客喜士”,对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的做法,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这样,孟尝君门下收养的食客常达几千人,他“好客喜士”之名也因此传遍天下。
但孟尝君所收养的门客良莠不齐,其中有像冯谖这样有远见有才干的人才,也有鸡鸣狗盗江湖市侩之徒,甚至还有从各国出逃的罪犯。据《史记》记载:“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
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孟尝君养士历来为后人所诟病。司马光批评说:“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甚至连一向与司马光意见不一的王安石,在孟尝君养士的看法上,也很难得地与司马光的意见一致了一回,认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可见王安石对孟尝君养士也是颇有微词。
二、盗君之禄,以立私党
孟尝君收养大量门客,他的资金从哪里来?收养门客的目的是什么?
司马光认为,孟尝君是“盗君之禄,以立私党”。也就是说,孟尝君大把大把地花着国家的钱养士,为得却不是国家,而是结党营私,维护其个人的荣华富贵。
有没有证据?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狡兔三窟”便是铁证。
冯谖为孟尝君所办的三件事,无一不是为了孟尝君的个人利益:第一窟销毁税券,使孟尝君得到薛地人的拥载;第二窟让魏惠王三聘孟尝君,使孟尝君挟外援以自重,再登相位;第三窟立齐国宗庙于薛,使孟尝君根基稳固,确保其在齐国的地位。
三、不择手段,睚眦必报
秦昭襄王听说孟尝君有才能,在公元前299年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邀请孟尝君前去秦国。
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襄王任命他为丞相。但第二年,有人就劝秦昭襄王说:“孟尝君做秦国丞相,一定会先照顾齐国的利益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实在危险!”秦昭襄王于是任楼缓为丞相,囚禁孟尝君,并想杀掉他。
孟尝君派人向秦王宠爱的姬妾求情,姬妾说:“听说孟尝君有一件珍贵的白狐皮袍,我希望得到那件白狐皮袍。”
孟尝君确实有件白狐皮袍,但已经献给了秦昭襄王,所以无法满足姬妾的要求。刚好他的门客中有个人善于盗窃,便潜入秦宫藏库,盗出白狐皮袍送给秦王姬妾。秦王姬妾于是替孟尝君说情,让秦王释放孟尝君回国。
孟尝君前脚刚走,秦昭襄王就后悔了,马上派人去追。孟尝君连夜逃到边关,却见关门紧闭。
按秦国守关制度,要等鸡叫才能开关放行过客,而这时天色还早,秦昭襄王派来的追兵又马上就到。此时,孟尝君门客中又有人站出来,说他有办法让秦国守关将士打开关门。原来这个门客善学鸡叫,四野的鸡一听他的叫声,也都跟着引颈长鸣。秦国守关将士听到鸡叫,便开关放人,孟尝君终于得以出关脱身。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卑下技能的人。但孟尝君为了逃出秦国,根本就不在乎这种伎俩到底是卑下还是高尚。
孟尝君从秦国逃出后,路过赵国。那时的赵国人似乎就已经有追星情结了,他们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孟尝君的风采。不料,他们见到的孟尝君既不高大威武,也不英俊潇洒,而是一个瘦小得有点猥琐的小男人。
赵国的粉丝们大失所望,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只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
孟尝君听到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下令随行的人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孟尝君因为一句话而砍杀数百人,毁去一个县,其极端的虚荣心以及凶狠残忍可见一斑。
孟尝君回到齐国,被齐湣王任命为相。他一朝大权在握,根本就不顾齐国利益,马上挟持韩、魏两国,企图对秦进行报复。此事后来虽被苏代劝下,但孟尝君睚眦必报的性格还是表露无遗。
孟尝君在齐国担任国相不久,有人向齐湣王诋毁孟尝君将要造反,被罢相,秦国逃亡将领吕礼取代孟尝君担任齐国宰相。
吕礼想要陷害苏代,苏代跑去向孟尝君求救。孟尝君为了重新掌控齐国大权,除去政敌吕礼,竟然给时任秦国丞相的魏冉写信,不惜出卖齐国国家利益让秦国发兵攻打齐国。
齐湣王灭宋后,愈加骄傲起来,打算除掉孟尝君。孟尝君很恐惧,逃到魏国。
魏昭王任用他做国相,与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攻打齐国(五国伐齐),致使齐国国土沦丧,差点灭国,国君齐湣王因此出逃到莒,客死他乡。
齐湣王固然死有余辜,但齐国百姓何罪之有?孟尝君因为个人私怨而不择手段,睚眦必报,甚至不惜发动魏、韩、赵、燕等国攻打自己的祖国,实在是罪不容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