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凡是有灶王爷的地方必有此对联,其对仗工整,寓意明确。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灶王爷,汇报工作要多说好话,回到家来要多带好运!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西天向老天爷汇报本年度工作业绩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辞灶,俗称小年。小年虽不算隆重,但一定要有仪式感,因为这是庆新年的开端,忙年已拉开了序幕。
以前物质虽不丰富,但小年各家各户却过得认认真真,虔诚而庄重。小年的前几天就要到集市上准备果品肉蔬,特别是糖瓜,那是必备之物,“二十三糖瓜粘”,没有糖瓜不像小年。准备停当,就耐心等待着小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三终于到了,从早晨开始就时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到了晚上小年才真正热闹起来。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桌上菜肴早已准备停当,孩子们馋得围着桌子不知转了多少圈,伸手露手却不敢偷吃。小花狗也弯着腰、夹着尾巴赖在屋里不愿出去。灶台已经擦得干干净净,各种供品摆得整整齐齐,有必不可少的糖瓜、时令水果和各色点心。人们点燃红烛,敬上高香,祭洒美酒,所谓“上一柱高香,敬三杯美酒”。年画上的灶王爷慈眉善目,憨态可掬。身边祥云缭绕,众仙班群星捧月。在人间香火的熏陶下,两腮通红,面含微笑,心满意足。
人们虔诚祷告,愿灶王爷肚里能撑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到天上多说好事不说孬事,多多带好运回来。然后将一颗糖瓜轻轻粘在灶王爷的嘴上:糖瓜甜了你的嘴,美了你的心,这样的人家您怎好意思说他的过失。供奉完灶王爷,送他老人家上了天,然后把旧的灶王爷年画揭下来,与纸马一起焚烧。尔后,全家分食供品糖果,喝酒吃饺子,辞灶才算正式完成。
以前辞灶也并非家家都做。凡家有未归之人,是不能辞灶的,原因就是怕把未归的家人给辞在了外面,永也回不了家。所以,有的家庭只庆小年,而并不辞灶。
灶王爷,我们那儿也称作灶马,因为这一天还要焚烧用秫秸扎的纸马供灶王爷骑着上西天。祭祀灶王爷的年画也叫做灶马画子,虽然灶马画子各地风格不太一样,但一般都由灶马(画)头和神像组成。
灶马头分为日历(阴历)、节气和农事三部分。灶马头上注明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便于庄稼人根据时令安排农时。农事则主要是注明各路神仙的方位,主要有财神位、喜神位、福神位、贵神位和太岁位等。俗话说:“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大家最忌讳太岁,怕太岁当头。我小时候,大年初一早晨起床是一定不会冲着太岁位穿衣戴帽的。此外还有入伏、中伏、末伏的时间以及预示年景收成的谶语,像什么“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之类。几龙治水是对当年农业收成的预示。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就越多,所谓“龙多了靠 ,龙少了涝”就是说的这个。龙少的年份,管雨的龙少了,怕管不过来,就忙忙碌碌到处播雨以至大涝。管雨的龙多了呢,就像“三个和尚没水吃”,你靠我我靠你,以至大旱。至于涝到什么程度还要看治水的龙少到什么程度,龙越少涝得越严重,旱的程度正相反。几牛耕田,则是根据每年正月的第一个地支“丑”日在第几日决定的。如在正月初五,就叫“五牛耕田”;在初六,就叫“六牛耕田”;在十一,就叫“十一牛耕田”,依此类推。丑为牛,是重要代耕劳动力,以此来判断当年年景和收成的好坏。耕牛越多,生产力越充沛;耕牛越少,生产力越匮乏。正如谚云:“牛多好耕田”“一牛耕田耕不撤,九牛耕田牛有歇。”
灶马画子的主体部分为“灶君府”。上部为文财神,据说是比干。左右对称各陪侍有三个童子,展示出“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的对联。中间一组为“灶君府”,系灶马画子的主题。中央为“聚宝盆”,聚宝盆上有圆形方孔钱,上书“周元通宝”四字。灶王爷夫妇坐在聚宝盆两边,两边各有两位陪侍。下部为武财神关老爷,两边各有五位侍卫。此外,还有两匹马,一只狗(右)、一只鸡(左)。年画两边还对称并排着八仙。右边自上而下依次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左边自上而下依次为: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何仙姑。
一副灶马画子不仅有灶王爷、灶王奶奶,还有文财神、武财神和八仙,加上各陪侍,共有32位神祇。这些神祗个个富态饱满、端正和蔼,给人福气满满的感觉。各路神仙各尽其守,共同保佑着一家人的平安幸福。画中还有两匹马,一只狗,一只鸡,有着马行千里,鸡鸣犬吠的热闹气象。整幅画满满当当,红红火火,给人一种人丁兴旺、幸福美满的感觉。
灶马画子张贴时还要配上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两边对联常有“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一夜连又岁,五更分二年。”“一年富贵一年来,又添人口又添财。”等几种,现在对联也有直接印在灶马画上的。贴灶马画子时,上面还要贴几排过门钱。过门钱不贴红色的只贴黄色的,寓意金玉满堂。
灶马画子色彩鲜艳,大红大绿、大黄大紫,浓墨重彩,倾力泼洒,这样的艳丽既符合了民间审美趣味,也把年味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十三扫舍是小年期间重要的风俗,也是最好的风俗。为了除旧迎新,全家动员,洒扫庭除,既利于健康,培养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又增强了家庭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小时候,我们家年底大扫除,都是全家动手,把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到院子里,然后父亲把扫帚绑在长杆子上,用手巾包了头,带着口罩,全身上下武装一遍,先在屋内燃几个满身红的坐地雷大爆仗,“嘭--”,震动屋顶灰尘飞扬,之后便开始里里外外的打扫。经过一番忙碌,屋里屋外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各种家什依墙靠背,井然有序,顿感爽心悦目,神清气顺。当然因为这一天是小年,大多数人家一般会在二十三前后进行大扫除。
宋朝范成大《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可惜的是,传承上千年的小年,已被现在人过得毫无仪式感,更无人了解节日内涵,只剩下了一个“吃”字。讽刺的是如今物质极大丰富,平时吃喝近似过年,因此即使吃也变的索然无味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