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尝试:
我写过一些文章,也读过一些文章。感觉作为一个需要知识,需要答案的读者;作为一个被生活追赶,阅读时间有限的读者,最受不了的,就是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这篇文章是不是我需要的。
所以,我想做一个尝试,在文章的最前面,加上一个“使用说明书” 帮助读者在第一时间判断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节省宝贵的时间。
使用说明书:
文章属性:论述性
目标读者:受到困扰的自学者:读过,学过,记了笔记,但总是想不起了学了什么
文章目的:说明“要点笔记”的危害,和“实践笔记”的收益
正文字数:1321字
阅读时间:4分钟
正文:
笔记,尤其是只记录要点的笔记。只是看起来很美,实际上不仅没有帮助,甚至还有害。
在学生时代,这些记录要点的笔记还是有用的,因为当时学的内容,大部分只用来考试,只要记住就可以了。很少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在生活,工作中实践。
但在工作后的自学中,所学知识的内容复杂度渐渐提升,而且必须要用在工作,生活中。这些要点笔记,逐渐失去了作用,甚至成为我们理解,吸收新知识的累赘。
为什么呢?
记录要点的笔记,目的不外乎有两个:
1)记忆要点,帮助日后回顾;
2)加深印象,帮助理解。
但真的是这样么?
以记忆之名:
回顾下,我们在上个月,甚至是上个星期,读理论类书籍,学习网上课程时记下的要点,现在还记得多少。
这就是为什么,读完一本书,学完一门课,当时感慨万千,但过几天却很难想起学到什么的原因,即使是记了要点笔记。
以加深印象之名:
还有一个心思,就是写下来,可以加深印象,忘记的时候只看要点就可以了,不用再大费周折的翻回书重看。
但这样的害处就是,失去了再一次理解的机会:
对一个概念的说明和论证,只有原文是最全面的。不去看原文,只凭着几个字的要点,充其量只能是记忆,而不是理解。
大家都有经历过这种情况吧,一本书,过段时间再看时会发现:我靠,当时怎么没想明白,这一段原来是这个意思!如果只靠要点,不去回看,就会真的错过之前错过的东西。
所以,要点笔记会让我们不知不觉落入这样的循环:
记了要点就可以了,不用去翻书,去思考,去想明白的问题,甚至是不知道有什么问题。
过段时间后,学到的内容在脑中清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被结结实实的浪费。
那么,就不记笔记了么?
笔记还是要记,但不是要点笔记。而是实践笔记。
相信在自学中,经历过‘终于弄明白了’ 这种体验的同学,一定了解:实践 是帮助理解和知识内化的有效手段。
那么我们该记的是 ‘实践笔记’。记点什么呢?
学到这个概念后:
1)对比我之前思考这类问题,处理这类事情的方法,问题在哪里,需要怎么改进;
2)我将来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和事情时,该怎么去做。
这样的好处是:
强迫自己将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生活连接起来,在连接的过程中 思考,发现问题,再返回阅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再是硬盘里的课程,纸上的笔记,而是内化到我们的思维回路里,成为本能。
写,相比空想,‘写’ 其实是一种高效的思考方式,它会帮我们把混乱的思维整理,凝聚成一个有序的结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牛们的博客里会有那么多东西,其实那些是他们思考的副产品。(这篇文章其实也是思考的过程,只不过我不是大牛)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三步:
1 阅读学习中,可以记下几个简短的要点(几个词),问题。
2 回顾过去,我学到的东西对我之前的思想,方法有什么帮助;
3 展望未来,我将来该怎么做。
把第二,第三步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盲点,问题,把这些问题攒一攒,在第一次笔记结束后,带着问题再去看书,看课程视频。这时候的学习会非常高效:因为带着问题,有目的性。
解决问题后,再更新自己的笔记。
这么一两个循环下来,我们会发现,知识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 。
虽然这样刚开始看起来很费时,费力,但比起过段时间后完全忘记,为什么不让自己已经花了钱,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所学的东西物有所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