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任教的学校属于市区里唯一一所接受农村学生寄宿的公立学校,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下面的小县城和农村。
似乎是因为感慨于自己没文化的种种不便和辛苦,农村家乡对孩子上学所付诸的努力并不比城里家长要少,尽管把孩子送出来上学花费的要比在家花的多得多,但仍然争着把孩子塞进这所重点中学。为了帮孩子提高成绩,勒紧腰带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甚至是按照小时收费的一对一辅导,为的就是让孩子能上个好大学,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深深的理解家长们的那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我也深深明白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多大的经济压力和负担。就像我上学时,母亲一年也舍不得为自己添一件新衣服,却从不疼惜给我买各种各样的辅导书和资料。
现在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我当初几乎如出一辙。从不被要求甚至从不被允许干农活儿,虽然出生在农村,但下过地干过活儿的很少,这一点从我这个生物老师上课就可以很明显得看出来,本来以为植物学的内容对这帮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但实际情况却让我感到很诧异。一张张在田野里随处可见的植物照片,对他们来说却无比陌生。
记得有一节课讲植物叶片的网状脉和平行脉,我自认为是非常容易的。作为北方的农村孩子,应该对玉米最熟悉不过了,玉米秸秆上的平行脉是非常典型的。我讲完网状脉和叶状脉的特点后,让他们举例子,结果孩子们一个个哑口无言,我试着引导他们,我们北方田野里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就是典型的平行脉,比如玉米。本以为他们会恍然大悟地发出“噢”的声音,结果令我惊讶的是他们表示没见过玉米的叶子。
想起有一次生物组教研,一个老老师说,现在的农村孩子见识的是最少的,城里的孩子可以去参观博物馆少年宫,而农村孩子却很少有相应的经济条件,他们本来具有先天的接受大自然教育的良好条件,但却因为被要求一心专注学习而痛失这样的机会。所以,除了课本里的东西,他们见过的少之又少。
我不禁想到前段时间很热的一个话题:寒门是不是真的再难出贵子?不可否认,不论是城里家长还是农村家乡,在教育和培养孩子上所花费的精力和心血都不少,但是农村孩子所具备的资源真的是太少了。为了培养气质,城里孩子从小开始学舞蹈,学书法,学画画,为了拓宽见识,父母会带他们在寒暑假出去旅游,为了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会在图书馆培孩子一起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和漫画。而在同样的时间,农村孩子几乎都是在重复的读课本和写作业中度过。
在办公室接待过很多家长,他们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用干。可这样真的就好了吗?为什么寒门出来的贵子走上社会之后在人际交往和工作能力方面却往往不如其他人?这真的值得我们思考。
我的父亲初中毕业,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会带着我一起去给小枣树嫁接冬枣,会带着我一起拉篱播种,会在收获的季节带我去掰玉米,会带我在田野里捉蚂蚱和蛐蛐,所以很小我就知道了什么叫灌浆什么叫抽穗。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从小就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感情,高考报志愿我毫不犹豫的报考了生物学。
现在的我走上讲台,成为了一名生物老师,我能给他们举出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我也会给他们讲很多我小时候发生在田野里的趣事,为此我感到很骄傲,也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骄傲。
不可否认,农村父母们为了孩子成材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但或许转变一下态度,试着去陪伴孩子成长,试着多一些交流会更好,别忽视了农村也有可以利用的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