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时间计划表、时间安排表、日常惯例表,大多数家长都很熟悉——从小自己就制定过,现在有孩子了,也给他制定。
波波妈妈给孩子制定了时间安排表,开头一两天还行,可是没过几天,就做不到了,该玩的玩,该偷懒的偷懒,依然是拖拉。波波妈妈很无奈:“计划订了就没有用,反正也执行不了。我小时候也这样。”
其实计划不是没有用,是家长走入了制定时间安排表的误区。
一、时间安排表制定误区
1、家长替孩子制定时间安排表
小雯妈妈是公司中层管理,从前做生产计划助理,对做计划实在是太娴熟,各种图表工具那用得是得心应手,相对生产计划的复杂,孩子的时间安排表实在是简单得不值一提,三下五除二,小雯妈妈就出品了一张漂亮的时间安排表。
被漂亮的表格吸引的小雯把时间计划表贴在门上,执行了两天,新鲜劲过了,小雯对时间计划表失去了兴趣。
“我吃过的米比你吃过的盐都多,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都多。”家长因为自己有了制定计划的经验,所以常常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给孩子制定时间计划表,而这样的时间计划表有许多想当然的成份。家长往往从成人的眼光和成人的能力角度去制定计划,认为孩子应该能完成,应该没问题,“因为那都是很简单的东西”,家长忘记了此刻孩子的东西对自己成人的程度来说是简单的,而对于孩子本身来说,就如同成人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难度相当。
2、计划表安排得太过紧凑
6:30-7:00 做作业
7:00-7:30 吃饭
7:30-8:30 做作业
8:30-8:50 英语打卡
8:50-9:10 练字
9:10-9:30 背诵打卡
9:30-9:40 收拾,睡觉
琪琪妈妈给孩子做的这份安排似乎很整齐,细细一看,简直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由于家长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按照自己解决问题的速度来评估孩子完成任务的时间,所以往往把时间计划表安排得特别满,结果对孩子来说,任务是一项接一项,甚至是上一项还没完成就要进行下一项,孩子疲于奔命,中间如果延时太长,孩子往往产生放弃的心理;“反正怎么赶都完成不了,那就随便吧。”
3、计划表安排欠合理:每个时间段压力过大
家长没有详细评估过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每一个时间安排的任务过重,孩子在完成前一项任务后,已经耗尽精力,没有能力再完成下一项工作。
这一点,家长如果将自己的经历代入会感同身受:每年年初是不是都会给自己列新年愿望清单?信誓旦旦给自己立flags:今年一定要减肥。每天做20个仰卧起坐,每天跳操30分钟,每天……;把运动做完之后,每天要看书50页;要输出一篇心得……
第一天发现,跳完操已经精疲力竭,实在没有力气再做仰卧起坐,更遑论看书与写字?
第二天孩子的事要多操心,结果连跳操的时间也没有了。
第三天没有时间……
第四天好累…..
看到这,理解孩子了吗?
还有家长常常跟我说,“可是计划是孩子参与制定的,他也同意要做,可是就是没有做到。”
是的,孩子没做到,是因为家长又陷入了执行时间安排表的误区。
二、时间安排表执行误区
1、家长把孩子想象成了机器人
在家长的下意识里,制定了计划表之后,孩子就应该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表一项一项完成,那么这就叫做执行计划。
可是孩子并不是输入了执行程序的机器人,到了什么时间就能执行什么任务,家长大概没有这个一个清晰的概念,孩子是一个有能动性的个体,需要一个从不会到会,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这意味着孩子是可以自觉的,但是自觉不是生而有之,是需要一个训练过程的。
而家长期望制定好计划之后,孩子不经由成人的一番训练,就自动去执行,那实在是家长偷懒而不负责任的想法。
2、家长高估了孩子的能力
很多时候,孩子因为经验和阅历的问题,他在参与制定计划的时候,他并没有能力考虑他是否能完成,因为他对自己的完成能力没有能力进行评估。所以他同意了,或者就是参与了一个讨论,试试看,而家长抱定了让孩子为自己负责的心态,却完全不了解孩子尚未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此时让孩子必须为自己负责,其实是不允许孩子犯错,不允许孩子尝试什么适合自己,什么不适合,也不允许孩子去探索自己的能力边界。
所以其实是家长更需要学习,学习个中道理,帮助自己走出误区,帮助孩子合理地制定和执行时间安排表。
三、墨菲定律破解制定和执行时间安排表的误区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简单说来,墨菲定律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律,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举个例子:
你兜里装着一枚金币,生怕别人知道也生怕丢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金币是不是还在,于是你的规律性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最后终于被磨破了,金币掉了出去丢失了。
这就说明了,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的原因,为什么?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根据“墨菲定律”,我们可以看到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误区都被一一覆盖: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家长总是觉得把计划制定好就一了百了,这个想法被证明是妄念;但是希望不通常学习制定计划,而让孩子学会有条理,同样也是妄念。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制定计划时,觉得时间够用,可以做得到,事实证明,不留白的计划失败的几率太大。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计划总不会完完全全的执行,但是从回顾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学会更多随机应变的能力。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我孩子肯定不会照计划完成的”,那么计划没完成的可能性很大。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把学到的用于修正下一次的行动。
四、用动态的墨菲定律管理时间惯例表,让时间安排表变成不断提升能力的工具
1、时间安排表的制定是一个开始,执行是一个阶段性的事情
很多时候,家长在和孩子制定时间安排表的时候,没有考虑时间安排表执行的周期以及回顾期,默认制定好的时间安排表长期执行并且没有调整时机的配置,这样的安排表通常有相同的命运:
无效的时间安排表
被制定出来后,期望被执行。
如果被执行,便是好的,因为没有执行期,结果是自然终止或者不了了之,这就是家长嘴里说的“做过一段时间,后来就不做了”。
如果不被执行,便被家长认为无用,然后被废弃掉。
由此看来,这个安排表无论有否被执行过,给人的最后结果都是“没有继续下去”,可见计划表无用。
往往这样的时间安排表就变成了家长指责孩子的“罪证”。
实际上,一个有效的时间安排表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制定与执行过程:
有效的时间安排表
被制定出来的同时,约定好执行周期,“我们先来执行一天(或者一周),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计划表在约定的时间段被执行,到了约定的时间点,家长和孩子共同来回顾,计划得到执行的收获以及对计划的评估,做出保持或更新计划决定后再继续执行。
如果计划表在约定的时间段未被执行,那么在约定的时间点,家长和孩子共同来讨论,计划未得到执行的原因并对问题进行解决,之后如果计划表得到执行,那么进入执行流程,如果未被执行,进入未执行流程。
这样,无论计划安排表是否被执行,都进入了一个有效的闭环中,在这个闭环,时间安排表作为一个工具,让孩子有机会不断地回顾自己的行为与结果的关系,不断地训练发现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时间安排表允许调整,调整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实际上,一个时间安排表被制定出来的时候,它都作为新生事物存在,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对这份时间安排表并没有特别多的经验,所以要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看看这个安排表被制定得是否适合。所以执行周期可以设置得稍短一些,“一天或一周”,在这样学习和练习的心态中,孩子是放松的,他的好奇心驱使他不断去尝试。
同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例如学期内和假期,学习任务不同,作息时间不同,时间安排表要做调整;在不同的年龄段,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也不同。
小妮妈妈和小妮,每个学期开始都会把小妮假期的安排表做一个总结回顾,看看一个假期下来,都在安排表里收获了什么。而新学期的安排表通常在开学后两至三天才完善,因为新学期的课表和上学、放学时间总是会有一些微调。
每一周结束都会把本周的安排表进行一个小调整,新一周里可能兴趣班的时间有变动,或是有大型的课外作业,小妮对突发事件的时间调整越来越有把握,而在时间安排表中,留白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3、时间安排表是训练工作方法的工具,为孩子成长服务
时间安排表是让孩子学会规则的工具,同时也是让孩子不断训练灵活性的工具。
在生活中总有不在计划内的事情发生,比如老师临时安排了一个比赛,比如有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比如一个节假日前工作安排,通常这些事情都不在常规的时间安排表内。
小妮的妈妈常常在非常规工作结束的时候和小妮来回顾:
今天的作业时间和安排表上的不一样,是如何调整的,作业完成用时多长,调整后的完成速度和质量如何,从这个调整中学到了什么?
额外安排的事情用时多长,这样的事情未来在什么时候可能会发生,有什么准备工作可以在平时做好,有哪些物料可以备用而不占太多地方,不会造成浪费。
小妮在这些回顾里增长了预见力,规划能力。
可见,时间安排表不是用来捆住孩子的绳索,关注制定的方法和执行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在动态的生活中学会,生活有规则,有计划性,也有变化,人的灵活性足以应对这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