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一线是不知道一线之艰难,半个月前我去自己所在县级市租金最贵的一条街,原本也是有所预料,知道这条街已经大不如前,但是绝没想到竟然如此的萧条。一半门店已经关门歇业,门店口贴着“旺铺招租”等字样,即使租金砍半了,还是没有找到愿意接受的人。要知道,我们这个县级市是没有百货购物中心的,所以这条街是曾经租金最贵,最繁华的商业街,早些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铺难求,即使转让也还要转让费,但是现如今,租金砍半也没有人愿意去经营。
这种现象绝不仅仅出现在我们这个县城,宁波这样的地级市也正遭遭遇相同的情形,宁波也有一条最繁华的商业街,也抵挡不住衰落的趋势。这是一条围绕着天一广场这个商圈而兴旺的街。在这条街上,原本的消费档次是和银泰一样的,品牌公司都愿意在这条街开店。但是近年来,这条街的品牌专卖店逐步沦为了品牌折扣店,更有好几家店铺几易其主。
从这两条街看来,商业街的衰落可见一斑。
银泰正式进入我们这个县级市以后,街边店的衰落就正式开始了。
我自己很深的一个体会,在没有银泰之前,我们一家人过年买新衣是要分两个地方,分头买,然后再汇合回家。因为男装、女装、运动装都各自有一条街。自从银泰进入我们这个市场以后,在地下停车场停好车,就能在一幢楼解决一家人的购物需求,效率高,还能互相为对方做参考。一开始,还挣扎着去街边店转悠一圈,久而久之以后购物就直奔银泰了,想必很多家庭和我们有一样的选择。
街边店的问题很多,分散不集中,所以遇到下雨天、大热天、大风天、大雪天要一家家逛就很不方便;第二个就是停车不方便,银泰都是有统一停车场的,但是街边店往往没有。
行业的迭代 无可避免要淘汰一批人
我当时和运动和童装一条街上的店主们聊了一会天。我对他们每天的营业额和每件衣服的利润之低感到惊讶,4折拿的货,卖5折,一件衣服利润不到50元,每天营业额在1000-2000之间徘徊(和夏天折扣季有一定关系,但是据说其他月份也不是太好)。大部分店铺都是在勉强支持,因为老板自己就是员工,自己有时候也就是赚一点员工的小钱,很多店铺看情况都支撑不住一年,毕竟都要养家糊口。
那条街上的店主,基本都是私人老板,没有品牌直营店,没有大的加盟商,也就是大多数都是个体户(或者可以理解为夫妻店)。
和他们聊过天,就能发现他们很无奈,他们想要改变却没有方法。
我对一个卖童装的中年大叔印象很深刻。
首先,在整体实体店下滑的趋势下,他选择开店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其次,他选择的经营品类是童装,他本身的年纪形象并不能赢得妈妈们的信任,他也没有相关妈妈类资源圈子,也很难去经营好这个圈子。如果是一个经常需要购买童装的妈妈,经营这个品类就会容易得多;如果是他,倒是可以选择便利店这种日用品相关;
最后,他对童装产品不了解对零售也没有很深入的了解。虽然说他是做了一个加盟的童装品牌,但是品牌企业对他没有任何的产品和零售培训相关内容,听说基本上是任其自生自灭。
零售的世界已经经历了粗放经营的个体户到百货业态到购物中心到电商冲击实体业态到无人便利店等实体业态努力探索新零售这样一个阶段了,但是他们还在零售的1.0时代,粗放的个体户经营,大体都认为是银泰的进入冲击了街边店的生存。
发展的车轮不会停下来
最初的零售业,还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开店营业就能赚钱,粗放式的发展让很多不懂行的人进入这个行业赚到了钱。但是历史是不断发展的,零售业在一轮一轮的革新中已经发展了很多轮,虽然发展的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扰声音,但是发展的车轮并不会因为这些阻扰声音而停下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自己可以很明显地感知到,好像百货确实比街边店更适合逛街;购物中心好像又更适合带着全家去逛逛玩玩,一些商品能直接送货上门好像也是更方便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中,消费者是最终的受益者。没有跟上发展的企业和人就逐渐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