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时,有一个很大的感触,被中国的历史课本毒害了好多年。很想说一句holyshit,原来历史是这个样子的。
钱穆先生用简单生动的文字,告诉了我很多历史课本背后的信息,当获得了这样的信息后,我对某一政治制度的得失的评判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猛然间领悟到任何一项制度,绝不能只有利而无弊,也绝不能仅有弊而无利。
从小接受的文化和教育中,被动式的接受多,主动思考的少,非常缺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质疑精神。正确且合理的质疑、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客观的了解事物,评判事物,对于生活、工作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们要培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下面分享两点我的读书感悟。
一、一些皆有因缘,不要孤立的看待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任何事情的产生、发展都是有很多影响因素的,如果没有了解事物发生的背景/原因,就轻易判断,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您读到这里应该对空穴来风这个词产生疑问的哈。因为现在空穴来风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第6版,第742页,2015年1月第517次印刷)。(完美的打破了一直砂锅)
在工作中学到了一个叫做STAR法则的工具,可以帮助培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质疑精神。
啥是STAR法则呢?
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
举两个小例子:
例子一:宋朝定都开封
背景:粮食运输需要依靠漕运,有大量的人口需要吃饭,粮食需求大
任务:选择一个能解决大量人口、兵力吃饭的地方作为都城
行动:选择了长安、洛阳、开封等几个城市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开封漕运便利,成本最低。
结果:定都开封
如果我们不了解宋朝定都的重要任务是解决大量人口、兵力吃饭的问题,就会觉得宋朝定都开封真的很傻X。
例子二:王宝强老婆跟经纪人出轨
第一种设想:
背景:老公长得丑,说话土,长期出差不在家,内心寂寞
任务:想找一个长得帅的,谈吐文雅你的男人
行动:采取各种方法吸引长的帅的,谈吐文雅的男人
结果:跟经纪人好上了,出轨了
第二种设想:
背景:王宝强家暴,经常暴打老婆
任务:为了避免家暴,免受伤害
行动:向经纪人求救,互生情愫
结果:跟经纪人好上了,最终出轨
当我们了解到两种不同的事件背景时,对此事件的看法肯定不同吧。
一切皆有因缘,不要孤立的看待任何事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过程,单说某件事某时刻的某项决策是对的还是错的,完全是架空事实谈理论,根本就是空中楼阁。了解具体历史背景后,会发现很多决策是无奈之举,得失仅仅是“后人亦将复哀后人”的谈资,任何人在那样的环境下都会做出相似的决定。
二、学习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大多数时候,因为我们不看重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追随他们的人事而改变后,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变来变去,问题依然存在。
有一个词,叫做Copy to China(抄袭到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将众多国外的成功经验、模式、方法复制到了国内。无论复制的事物最终成功与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最初被复制过来的时候,会被神化,疯狂炒作,令众人趋之若鹜,被标榜最XX,引领未来发展等等;一段时间后,它逐渐开始被人诟病和唾弃,人们又开始对另一件新事物尝试了极大兴趣。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不确定复制的事物对于中国的发展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我看到的是很多人因为贩卖复制的事物而赚得盆满钵满,这个事物不火了,没有市场了,转头再换个新事物开始忽悠钱了。在咨询和培训行业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就不列举啦!
如何才能让外来的和尚念好经呢?这就要将低智学习转化成高智学习,让我们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低智学习通常的表现是在不理解因果关系的情况下,简单地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但通过复制成功学习而形成的能力,在面临新旧环境差别很大时,可能就很难推广。而且这种能力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它虽然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却不一定能表达出来。低智学习的是不求甚解的学习,类似于古人东施效颦的故事。
高智学习,要求理清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以叙事、模型或者理论的形式阐述出来,用以指导人们的行动。但经验由复杂的、随机的、部分可观察的过程产生的事件流构成,因果关系是模糊的。因此,高智学习需要把经验的模糊性和复杂性转化成一种详尽到足以让人感兴趣、简单到足以让人理解、可信到足以让人接受的形式。高智学习是追本溯源,类似于孔子举一反三的例子。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不只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还要看到现在正在发生着什么,未来将要发生什么。打破砂锅,让我们了解更多。
最后分享我读历代政治得失的一个疑问
政治得失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是站在谁的角度上评判得失?个人觉得立场不同,标准就会不同,标准不同,评判的结果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