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就是普兰了”,司机的一声提示让我一下子精神了起来,在汽车上长途行驶的疲劳瞬间消失,开始仔细打量外边的一切。我们从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噶尔县出发,在广阔的草原上乘车飞驰了近四个小时,一路上天是那么的低,白云几乎要贴到了地面,草原走过一片又一片,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现在,我们终于走到了青藏高原的边缘,汽车随即开始沿盘山路向下行驶,从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俯冲下去,自然环境转眼间就出现了惊奇的变化,眼前的景色不再是茫茫草原,开始零星地出现农田,再往远外已经出现了些许树林进入了视野。
没过多久,在遥远的雪山下出现了一座迷人的边陲小镇,这就是普兰镇。她座落在孔雀河谷的绿州之中,海拔3600米,西南通向尼泊尔,西北与印控克什米尔相邻,远处的雪山终年积雪,细看颇有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味道,越过雪山就是尼泊尔。在西藏提起普兰镇是无人不晓的,他历来是西藏通向南亚的要道,因为处在边境的缘故,街头有着为数众多的尼泊尔人、印度人,经商打工或是朝圣,远方客人的到来让普兰自然带上了一缕“异域”的色彩。我们到达时已是傍晚,小镇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喧嚣,晚饭后我们外出散步,街上已经不见了行人,路边的商户正陆续打烊,想来他们知道晚上是不会有什么顾客的,就连街上的流浪狗也各也去找寻安身的小窝。晚风吹在身上凉丝丝的,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的寂静,整个小镇已然进入了梦乡,要等到第二天天亮才会苏醒。
第二天一早,我们草草吃过一些早点,便和同行的几位朋友奔向普兰的“国际市场”。所谓“国际市场”是我们的戏称,他的真正名称应该叫边贸市场,是边境地区不同国家的老百姓互通有无的场所,转卖一些日用品,规模和形式跟内地乡间的农贸市场差不多。简单地和旅店的服务员询问了一下,我们便知道了市场的所在,出门过了两道街就远远看到了一块“中国西藏普兰边贸市场”的牌子,我们走上前,再从大门进去,瞬间便有了一种置身印度或是尼泊尔电影场景的感觉,整个市场里都是戴着船形帽的尼泊尔商人来来往往,市场中间的空地上堆满了各家各户的货物,我以一种好奇的心态把这里的商店挨着一个不落地逛了一遍,以满足我的好奇心,这里的商品以日用百货最多,诸如日常用的锅碗瓢盘,香烟、食品、糖果,香皂、服装等等,当然清一色的全是外国货,特别是一些皮具、手表、酒类尤其吸引人的眼球,此外各种工艺品也是这里的主要商品,尼泊尔的木器和铜器做工十分精致,特别是那些木制器具做工精良构思巧妙,设有各种机关,比如可以折叠的木盘,置有暗锁首饰盒,能够自动抬出香烟的香烟盒,这些都是我第一次见到,着实让我大开眼界。
边贸市场的一家艺术品专卖店吸引了我,老板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尼泊尔男子,简单交流后,他身上那种商人特有的精干便给我以深刻的映像,进一步交谈后得知他已经在普兰镇做了二十多年的生意,一开始是卖些日用品,后来发现相比各种日用品,各类繁多的工艺品好像更有销路,特别是到了旅游旺季,内地的游客会专门来会特别青睐尼泊尔的工艺品,于是他便专门做起了工艺品的生意,多年的历练,他学会了藏语和汉语,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在普兰扎下了根。
这里的尼泊尔商人都会一些简单的汉语和藏语,基本上可以应付日常的买卖事务,如果要做更大的生意他们就会顾一个翻译,但无疑又会产生一笔额外的费用。当一个陌生的客人进入商店选中了一件东西,店主先会简单的给以招呼,如果感到交流困难,就会在计算器上打出价格,或是在纸上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然后双方通过表情手势确定是否成交,这一切让人看来,比伸手指表示价格的“袖子生意”还要让人感到新奇,长久以来当地的居民和外地的客商都习惯了这种规则,这一切让我突发奇想,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各个国家和民族都通用的语言,那么就应该是手语莫属了。同行的司机师傅在这里买了一块“进口”手表,据他说同样的款式这里的会比拉萨或是内地的价格便宜许多,我从那个经营工艺品的尼泊尔商人手上买了一件铜马,我打算把它摆在我的书柜上,算是为我这次普兰之行的纪念。
中午,我们专门找了一家尼泊尔人经营的餐馆去品尝尼泊尔风味的饭菜,餐馆离边贸市场不远,几十户尼泊尔人集聚在这里经营餐馆,一排排简陋的土坯房,让我想起了故乡山西农村里的那些老房子,从外边看上去很简陋,普兰县的朋友带我们走进了当中的一个,他说这里的饭菜做的最棒。我们走进去以后发现餐馆里面的装饰与餐馆的外表一样简陋,但是老板尽量很是整洁,老板是一个尼泊尔的中年女,桌子上的菜单用藏文、汉文和英文标注,一看名字就知道都是一些家常饭菜,但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很有特色,多数在其他地方是吃不到的,我要了一份咖喱饭和一只煮羊蹄,不一会老板便做好端了上来,光看上去就让人吊足了胃口,吃起来味道确实鲜美,和大都市商业区里的印度尼泊尔的咖喱饭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这才是正宗的印尼饮食。
普兰县的朋友告诉我们,在普兰经商打工的尼泊尔人很多,在当地的藏语中依然用“廓尔喀”这个古老的名字来称呼他们,他们很节俭,从尼泊尔进入中国境内就有了通往普兰镇的汽车,费用在我们看来非常便宜,但他们宁可舍弃汽车的便利,一路走着过来。印度人也不少,不过来普兰的印度人明显腰包阔绰,他们大多是来游历或者是朝圣的信徒,对于他们来言,目的地不是普兰镇,而是几十公里外的神山冈仁波齐。别外,我们去的边贸市场用不了几年就要搬迁了,政府另找了一块空地正在修建新的边贸市场,经营居住的条件会更好,到时所有的商户都会搬过去。
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普兰镇正在进行城镇改造,到处是施工队,整个小镇正在经历一场悄悄的变化,那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我期待下一次来普兰的时候她的样子,我相信我一定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