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懵懂着:
看着这样的任务,连我也有些不知所措,真的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第一次的创新总是有一定的风险。交给孩子和家长去思考是一条简单的路,看似省得自己麻烦,其实这里的教师指导更为艰难。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我打开文档阅读思考,因为只有自己懂了,才能指导孩子策划好具有龙小特色的、增长知识与能力的寒假生活。
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组团,过年放假,教室里大部分是外地的孩子,他们肯定要分散回老家,这样给组团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活动能力较弱,且有着懒惰思想的孩子,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一种放任?假期里我的遥控指导力量微乎其微,如何能保证这样一群平时连家庭作业都没法完成的孩子做出一份如此特殊的寒假作业?(不要说我是以小人之心思考问题,面临学生的差异,我们不能逃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往往令我们头疼的都是那些懒惰的孩子,最怕的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想做。)
其次班里的家长们大部分是工薪阶层,每天忙于生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他们是否愿意和孩子一起策划,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习惯于老师布置作业,现在让他们帮着策划,是不是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老师真懒,什么都交给家长。(这是社会风向,老师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受到鄙视。)
最后那些有能力的好孩子,如何给予必要的帮助,让他们更上一层楼?家庭、学校、社会的三力驱动,三环交融,如何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教师的杠杆力量如何使用?虽然做了20年的班主任,可是面临这样的任务,依然充满了挑战。(这是我们的内心,哪个班主任不想看到优秀的孩子更优秀?只是总会害怕做的不够好!)
我思考着:
我自己看着都有些蒙圈,如果就这样给孩子和家长,他们应该也是这样的吧,因此为了解决他们的阅读障碍,也防止有些孩子一看不懂,索性不愿意去尝试。我尽量降低他们的阅读难度,把整个方案分解成几个小板块,加上自己的理解给他们作参考。重要的地方标出来,加上简单的解说,这样孩子和家长们看起来应该不会太吃力。用上一些鼓动性语言,激发他们的斗志,拓展思路,寻求特色之路。
如果有困难,每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组团,这是最常用的办法,“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往往在小组讨论中,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最怕孩子不动脑子,看见例子就照搬,这样一来,本次活动的宗旨就荡然无存,还谈何创新?如何让假期生活成为我们的第四教育场?先把思路打开,这样才会有新的收获。其实我很期待孩子们的天马行空,小学的最后一个假期,还能和相处多年的同伴一起策划、实践有意义的活动,这将是他们终生难忘的记忆。
家长们一谈作业,肯定是学习,不是他们太功利,而是他们必须面对现实,六年级的升学考试在即,部分优秀的孩子家长整天想着的就是考试优秀,择个好学校。那些看似热闹的活动,在他们眼里也许就是瞎闹,因此我要提醒家长,面向各方面的能力是这次活动的基本要求。
说实话,这个“各科知识能力”肯定有人不懂,但是有了之前暑假、寒假的创新作业作为基础,他们应该会想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作业的类型与方式。上个暑假,我们的作业就分为几个篇章,每个篇章有以主题为核心的分类小任务。
很庆幸本学期曾轰轰烈烈搞过思维导图,还做了评奖和展示,要相信孩子的无限潜能,他们的思维导图肯定会非常精彩。不过这么小的框子,会限定他们的格局,以往至少是A4纸,这样理出来才清晰。
越是常态的东西越是固定化思维,以往都是PPT居多,这项技能孩子都熟练,而且不需要太麻烦,汇报的时候可观性比较强。可是有的小队合作后,部分偷懒的孩子就会看着别人做,到汇报时上去说两句就好,我总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发展。同样的活动,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为什么要用别人的思维代替自己的呢?断了他们偷懒的后路,让每个人都动起来,不知道会不会有惊喜出现。
我实践着:
把这些放进班级QQ群,期待着他们不同的思考,也期待这大家在群里共同探讨,解决所有人的疑惑,找到一条自己设计的清晰路径。
等待着,可是只有这样的十多个“收到”。
还有一位同学的疑惑:
我想,肯定是家长们都在上班,没空和孩子商量,我继续静静地等待着。
晚上,果然就有孩子开始思考起来了。
更有一组学生已经完成初稿,真的让人惊喜。准备明天再次沟通,如果做成了,这就可以是班级的范本,相信有了榜样的力量,其他孩子也一定能展示出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