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涔汐
有一次郭德纲接受采访,提到给儿子布置家庭作业,主持人竖着耳朵听郭德纲到底给儿子布置啥作业呢?
郭德纲接着说:
最近留的功课就是读一读《二十四史》、《清史稿》,我给不了他文凭,但是这些东西我儿子会受用终生的。
当郭德纲被主持人问到儿子郭麒麟的学历,他微微一笑,用手指了指剧场直言:
我家的书房比这还大,我告诉郭麒麟你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文化;你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读书。
为什么郭德纲如此要求儿子多读书呢?
01
郭德纲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
艺人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当你站在任何行业的顶端会发现:不仅仅是艺人,任何一个行业,最后拼的都是“文化”。
我们看看郭德纲其学历是小学2年级, 但是咱们再来品味郭德纲写给其子郭麒麟18岁成人礼的一封信:
从字里行间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作为父亲的郭德纲对其子的拳拳之心, 殷殷之情,信中用词之韵味,更能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文功底。
问一百个人,也不会有一人相信那封信出自于其学历是小学肄业之人笔下,事实证明郭德纲确实没少读书。
老郭这么评价自己:我只不过是一个爱看书,爱说相声的民间艺人。
一句“ 爱看书 ”,冲这一爱好,就能把很多人甩很远,他在《坑王驾到》中这么说:
说书人拜的祖师爷是孔圣人,干这种拼文化的活儿,不看书给人家表演,那叫诈骗。
于谦这么评价郭德纲:
他特别爱看书,这点儿我真是自愧不如,他们家的书房你们没去过,他家里一排一排的书,简直就跟图书馆一样,而且他真的是每本书都非常用心的去看,他不交际,没事儿就藏在书房里看书。
难怪他自称是一个乏味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应酬,没事儿就看书。
娱乐圈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惹谁别惹郭德纲。
因为他脑袋瓜子快、嘴溜,其知识储备量惊人,随便怼人一句,能把人气得直跺脚。
02
话说郭德纲最爱看文史书籍,也是涔汐经常推荐汐粉们阅读的一类书籍。
从文史书籍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正在重复着历史,关于人生的跌宕起伏,命运的一波三折,人性的贪嗔痴,用郭德纲的话说:
读史是丰富自己的头脑,了解人生是怎么回事儿。几千年前的故事,今天原班不动的重复着。我不敢说把世事看透了,但是很多事情,确实能看开了。
(郭德纲的藏书)
这便是读书的好处,一边丰富我们的大脑,别让自己变成一个肚子没货的“草包”;一边从书中,我们参悟到古人的智慧。
03
涔汐一直推荐大家多看书,当你身处人生低谷之时,书籍给予你奋起一搏的力量。
郭德纲在成名后,屡屡提到他的“黄村之夜”。
有一天散了夜戏之后,没有公交了,郭德纲只能走着回家。路过西红门,桥下漆黑一片,让人害怕,桥上大卡车呼啸而过,他只能借着车灯光,在不到一尺宽的马路牙子边往前走。
由此心生悲凉,当他站在桥头上,抬头看到几点寒星,残月高悬,再联想到自己这些年的坎坷和艰辛,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下来了。
一边哭一边给自己打气: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一段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郭德纲找到振作的力量。
看到郭德纲这段经历,我也联想到了胡歌。
在《朗读者》中,胡歌坦言,车祸后让他的人生跌入低谷,他吐露心声:
在那段最消沉无助的日子里,是阅读,让我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在阅读中,我与故事里的他,心意相通,于是更懂得什么是执着,跟随书中的人物,体验宿命的起落,就是在理解如何与命运共处!
水到绝处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胡歌通过阅读成功渡劫。
我们现在看到的老胡,跟十几年前的他相比,身上少了许多名利圈的俗气。
多了经过文墨洗礼后对生命有着更深参悟的厚重感。而这种厚重感,让人看到他,想到的不是一位演员,而是一个智者。
经过阅读成功渡劫的胡歌,无时无刻不给粉丝们安利读书的好处,生怕大家错过了书中的宝藏。
04
书籍给人带来的力量,涔汐深有体会,有读者问涔汐:当你最绝望的时候,哪本书对你的影响最大?
我毫不犹豫的说:
《雾都孤儿》,《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的坚强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的逆商爆棚。
同样面对逆境,爱阅读的人的心中藏着无数个精神榜样和英雄,不爱阅读的人,心中只有他孤苦伶仃的自己。
书中的故事可以启发我们变得博学、坚强、睿智和豁达。
董卿接受采访的时候,回答:
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之前1个小时阅读,雷打不动的,很多人问我还能坚持啊。无所谓坚持不坚持,这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不优秀都难。
涔汐身边一位友人,初中毕业南下成为工厂流水线的普通工人,月薪两三千。
但是他有一个阅读的爱好,10年前他私下买了大量的书给自己充电,自我分析最终锁定互联网,自学成才,最后成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专才。
就如同郭德纲教育儿子:
你可以没有文凭,但是不能没有文化;你可以不上学,但是不能不读书。人之基本绝学,看书不可少。
文凭和文化是两码事,文凭的高低,不代表文化的高低。
张涔汐:头发虽长,见识不短;眼光虽毒,嘴巴不毒,以犀利的文笔,让你的认知突围。畅销书《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