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人的晚餐,我选择了一家人气很够的餐厅,由于一个人的位置比较充裕,我顺利地躲过了排队,找到了一个位置。坐我旁边的是一位老奶奶,她应该很早就来了吧,桌面上已经摆满了菜,还有蛋糕和可乐。我想老奶奶是约了家人吧,也好,孤独还是比较适合我们年轻人去享受。可是,我和老奶奶一样也张望了好久,都还没有见到坐在她对面的人的出现。
在我也开始享用我的食物的时候,那位等候已久的人终于来了。一位年轻的少年,带着耳机坐了下来。我觉得老奶奶的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她很热切地拿起菜牌问对面的少年,“还需不需要加点什么,旁边的女生吃的饺子要不要试一下,需要尝尝这里的面条吗?”好多个问题,少年只用了两个字“不用”去回答。
老奶奶终于开始吃饭,我看了看手表,已经7点多了。少年打开了他的手机,打算用视频拌饭。如果这是一对情侣,那往下的剧情发展应该是对方也拿出她的手机,两个人拼桌一般地完成这一顿晚餐。可是,老奶奶她并没有我们年轻人对手机般的狂热,在她眼中就只有她眼前的这位孙子。于是,老奶奶一直都很主动地打破僵局。
“你觉得哪个菜最好吃?服务员说这些都是招牌菜”
“你觉得这种做法怎么样,喜欢的话回家我也学着做”
“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但是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在家里吃最好”
以上的对话,都是老奶奶一个人完成的。因为她的孙子正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没有听到对面的人在和他对话。即便是这样,我依然可以感受到老奶奶的喜悦,那种如少女约会般的喜悦。
随后,他们陷入了一片安静,我也开始专心我的晚餐。终于,少年放下了他的耳机,开始了与老奶奶的交谈。不过少年保持的依然是江直树般的高冷,而老奶奶则越发像袁湘琴,只要直树偶有回应,都可以笑出花儿来。他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她。
“你周四不回家吃饭啊?你爸爸妈妈也不回来吗?只吃早餐就要出去了是吗?那你想要吃什么早餐?煮你最喜欢吃的粥吧。”
“好,随便吧”
“那我明天就要去准备了,要去比较远的市场,那里的食材比较新鲜。”
“可以,行吧,吃饱就走吧。”
“哦,我去埋单。”
看到这里,我竟然感到莫名的伤感的同时带有一点气愤和自责。
伤感的是:老奶奶为了和他孙子共进晚餐,付出了时间付出了金钱,换来的只是可有可无的陪伴;
气愤的是:这位孙子,全程都没有认真关心和理会过自己的奶奶;
自责的是:我竟然在这个孙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每次放寒暑假和爷爷奶奶出去吃饭,爷爷都会提早一个小时就去酒楼等位,奶奶就会提前一个小时打电话叫我们回家等候出发。那个时候我认为这是多么的小题大做,不就是一家人吃个饭,搞得这么劳师动众的。所以,我每次都会拖拖拉拉,等他们都在酒楼坐着的时候才出现。一坐下我就只想着填饱自己的肚子,旁边的爷爷一直在问我学校的状况,我都会很简略的回答寥寥只字。而且,酒楼是一个比较嘈杂的地方,爷爷奶奶经常听不清我说的话,一开始我还会大声的回答以迁就他们。到了后来我就失去了耐性,假装听不到他们的话,要么在东张西望,要么在玩手机,要么就在适当的时候“嗯”一下。吃饱了,拍拍屁股就回家,也不愿意多聊几句。
以前我以为,老人家说想要和你出去吃饭,是因为他们懒于动手做饭。其实,是因为当老人家叫我们回家吃饭时,我们总会嫌弃说老人家煮的东西不合口味,又要帮忙做家务,就会想各种理由去推搪。于是乎,老人家为了能多见见他的儿女,孙女,就主动提出外出吃饭。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还是喜欢花俏的菜肴,很少会珍惜家的味道。现在回看,终于感受到他们的用心良苦。
老一辈的人,其实并不喜欢外出吃饭。金窝银窝不及狗窝,山珍海味也不及自己炖的白菜肉锅。老人家,最看重的就是一家人的完完整整,一起享受家的温暖;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聊聊各自的近况。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总是缺乏耐性去陪伴家里的老人家,认为他们已经落后了,跟不上潮流;认为他们思想封建,无法沟通;认为他们故步自封,不肯接受新事物;认为他们啰嗦,惹人生厌。是的,我们现在是这个世界的潮流,可是,这个世界一直处于辞旧迎新的阶段,我们也总会老去,总会被世界遗忘。到了那一天,我们有话应该和谁述说,我们应该通过谁去了解这个世界,又有谁肯听听我们说话呢?我也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现在我想拿起我的电话打给我久未说话的爷爷奶奶,问问他们的近况。
珍惜,你还拥有的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