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记忆犹新的就是学长学姐带我们入坑的时候的自信满满,我是一辩Y,我是二辩X,我是三辩W,我是四辩Z。当时觉得很正式、很整齐、很厉害、很简单的样子,现在进入一年多才懂,那时的我们真的是还没有入门。
进入院辩论队发现,好像大家都不太一样。有被我拉进来的想赶紧跑,有超级煽情的完全不好配队,有占着名额从来不来的,当然,更多的很用心陪伴我走到现在的。我怀念一起集训的日子,那是我们的入门考。
我是个乖乖女,每天都要洗热水澡,每天都要换衣服,几乎成了一种强迫症。但是为了辩论,每天和队友一起讨论,改稿子到11点多,回来在一楼的阿姨那里求情给我们开门,再浑身大汗淋漓地只能去洗冷水澡。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一个月,当时是噩梦,现在是留恋。
因为无论阿姨每天说得有多难听,不论队长把我们批评的多惨,无论原来的观点是不是完全被推翻,不论辩论的问题到底重新写了几遍,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上场的那队还是替补的那群,但是,我们真的很用心的去学,去拼。
一个月,我们入门了。
那是四场校级的比赛,题目完全都百度不到。第一场是,❝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中国西部地区是应该优先走出去还是引进来❞。我们是反方,引进来的那队。每天深更半夜我们在那里激烈的讨论,我当时的辩风到现在都津津乐道,口头禅是对方辩友怎么能放任它在墙角孤零零地长蘑菇呢?哪怕我方四辩最后说成了“我方坚定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中国西部地区应该优先走出去.❞”成为笑谈,赢家依旧是我们。
人生不总是长赢,总有输的时候,一般这种时候就是检验素质的时候了。输过,每一次输都是坚持了很久,所以老是不甘心。我们输的时候,我碰见过对面的和裁判一起庆祝,也遇见过广播台采访对面的时候对着我们指指点点,但每次我们都是选择了沉默。
长久的准备总是让我们疲惫,尤其是现在这个辩论风悄然变化的年代。我们总是朴素的去翻阅资料,盖不住对方建立了一套名头称自琳琅书社,更有一名和老师关系好的也是校辩队队长的大四学长。奇怪的是阴差阳错我们赢了他们三场,然后及其不甘心地也输了三场。我们年轻气盛地确实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打辩论,哪有不得罪人的呢?
打了一年多的比赛,评委席上坐过优秀的学长学姐,坐过老师,坐过教授。文学院教授在决赛场上说,在一场比赛里,我们判了那个从来没有输过的武大队伍输,他们很不服气,找我们理论,但是以我们过来人的观点,他们那种必赢的心态真的有利有弊。我沉默了很久,很久。
这种心态真的要不得吗?很多大一的鲜肉们都问过我应该是怎么的心态。我想了很久,倒是想出了一个答案。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赢肯定是假的,但是这种赢心态的比率就至关重要了。凭实力而定,实力弱的时候这种心态九分,压力产生前进的动力,准备充足你站在场上才能运筹帷幄;实力稍强的时候这种心态七分,冷静的头脑有利于分析场上形势,抓住对方漏洞;实力很强的时候应该五分,武大纵然有不败之名,但孔老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必要把架子摆足让大家觉得不平等呢?
辩论场上立论,辩论场下做人。
辩论为了什么?我想我到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总听学长说辩论很好,可惜当初没有坚持,也听过学妹为了谈恋爱放弃了辩论,辩论是什么,不是那种形势上的场上交锋,心理的浑然一体才是不可能放弃的。一开始进辩论是为了锻炼胆量,后来是为了院里的荣誉和队伍的感情。有句话很流行,不忘初心。但现在我想说的不是心灵鸡汤,我很确切的明白辩论是为了学会团结,学会做人。
四位辩手就是一个人,一座城。一辩开篇立论是打下基础,二辩出其不意是征服辩友,三辩守住论点是静待时机,四辩总结纠错是会心一击。我们四个人真的是总是不断给自己机会,给彼此奇迹。
场下无论我们是怎么的不理解不同意,上场了我们就是一座坚实的堡垒。无论场上是谁犯了怎样的错,剩下三个永远是弥补和支持,我们四个就是最美的,不服也得服。辩论到现在,我们得到过一次冠军已经是无悔。缘分让我们走到一起,缘分让我们一起前进,我们选择珍惜,你呢?
文/绿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