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找不到合适想看的电影,也许看了一部山田洋次导演的《远山的呼唤》不过瘾,也许还记得草婴读书会的好友建议我应该去看看《东京家族》,也是山田洋次拍的。看了不到五分钟,我突然醒悟,这不就是彩色版的《东京物语》吗?曾麻烦刘军寻找彩色版,没想到它自己跑进电视机。我爱人不喜欢看黑白老片子,又找不到彩色的,大前天我一个人在手机上看完《东京物语》,所以,我是知道情节的,她却是新看。两个人看得津津有味,动情时我给她递上餐巾纸。
掐指一数,离开小津安二郎那部《东京物语》整整六十年了, 2013年山田洋次重拍时已经80岁了。就这个事件本身就很感人,一个人不但记住了60年前的一件事,而且还要身体力行去做出来。由于小津的名声太大,片子又是经典中的经典,拍不好真会劳命伤财,拍好了大家也只会记得你是依样画葫芦。但是山田洋次还是做了,他完全不顾别人会怎么看,他就是想用作品来向老师致敬!我按年龄推算,1953年山田洋次才20岁,还是一个学生。这样的一种人生执着不也是一种榜样吗?
我刚写过《东京物语》,假如还能写出什么,也从观众角度说明重拍是否成功。有两点我必须写:
先写纪子吧!黑白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原节子扮演的纪子。女演员的美丽与演技不说,她在故事中承担的角色非常重要。老两口去东京走访子女家及老母亲去世后,最放心不下,也最过意不去的是二儿子昌二去世后,儿媳纪子八年未嫁,老人几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直到最后纪子失声痛哭。也许是现实中小津老师对于原节子的婚姻未了的寄托。山田似乎真的理解小津老师内心深处的愿望,在新拍的《东京家族》里还是叫纪子,只不过角色变了,纪子是二儿子昌次的未婚妻。女演员(苍井优)同样的美丽贤惠与演技不错,在故事中也承担重要的角色。她不但给母亲出乎意料的开心,已经融合到婆媳无猜,也了却了父亲对儿子一直不放心的心思。最后也是父亲把母亲手表遗物送给了纪子,纪子最后也失声大哭,一种喜极而泣。小津老师留下的遗愿,六十年后学生给他圆梦,美丽的纪子人生有了美好的结局,找到了心爱的人。
六十年后东京的变化该有多大呀,原套故事中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主题延续还有现实意义吗?人们的观念还会认同小津的本意吗?这也是对山田最大的考验。小津在战后提出老人内心深处的难,今天的老人解决了吗?山田把从带有批评含义的老人之难,转向了老人认可每个子女都会有自己的世界。有了这样一种诠释,既给年轻人卸下了心里对老人有的愧疚感,可以轻松上阵,也提醒老人,其实你自己的世界即将结束,不应该更多叨扰他人。山田洋次把《东京物语》中纪子劝京子的那句话:“当你也做了父母,你也会和哥哥姐姐一样。”做了画面的演绎:彩色片中,丧事办完,昌次与纪子留住两三天,帮老爸把房子的里里外外整理的干干净净有条有序,老爸自己也背上背篓去菜园子收获蔬菜,最后他们倆也轻松回东京了。因为,老爸清楚:大儿子有着自己的诊所和妻子两个儿子的世界,女儿有着自己美容院及丈夫的世界,小儿子有着自己爱好的舞台美术及心爱的女朋友纪子的世界。当自己养育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世界,老人自己的世界应该差不多圆满结束了,这是正常的现象!山田洋次用这样的理解向老师致敬,我觉得这位学生太了不起了!
忽然联想六年前,我父亲生命终结前只惦记两件事放心不下,一个是他美国孙女的婚事,他从小带领过她,一个是他武汉妹妹孙女的婚事。在老一辈眼里,儿女结婚成家就有了依托,有了后续。所以山田这部重拍片《东京家族》,正是沿着小津《东京物语》的思路走下去。
六十年后致敬小津,纪子终圆老人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