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难得拿起一本书,陶继新先生写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竟一口气读完了。
读完之后,实为振奋,也实为羞耻。
振奋是因为,这的确是一本好书,给了我思想的启迪,告诉我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羞耻是因为,我即将走上教师岗位,却没有太多的“文化”。所看经典之书籍太少,所品人生之阅历太乏,如何做好一位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正如陶先生所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想要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
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你看,君子是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而小人却时时刻刻苛求别人。
上学的时候,曾学过《论语》中的几篇文章,如今仍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句子朗朗上口,只是那时年幼无知,从来没有深刻地思考过句子的含义。孰不知,孔子文化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成为治国之方针,比如2008年奥运会的迎宾用语,也是用了《论语》中的五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陶先生对我们的建议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阅读高品位的作品的话,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中”;如果在“中”的层面阅读的话,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下”。因此,读什么书也是有选择的,陶先生鼓励我们要读高品位的作品,这样才会有生命意义的提升。
那么什么是“上”呢?在他看来,“上”就是古今中外经典。什么是经典呢?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
比如中国经典之《论语》、《道德经》、《心经》、《金刚经》、《鲁迅全集》、李敖的《北京法源市》、博佩荣的《心灵导师》等也称得上经典。
对于写作,陶先生建议大家先读《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是世界级的语言大师,他的每一句话都是诗意流淌,他把高层次的文化审美体验贯穿其中,真是美不胜收。我们如果阅读这样的作品,你想你的语言还不变吗?不变才“其可怪也欤”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化。当然除此之外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是非常不错。
读外国经典,不是只读文学作品,比如《水知道答案》这本书,这位日本的作者在世界上作了很多场报告,特别是他的水结晶的演示,令人惊奇,甚至不可思议。经过实验,他发现,用显微镜观测提炼出的水结晶,因为人对水的不同态度,它会呈示出不同的景象来。假如你对第一杯水说“爱与感谢”,对第二杯水说“混蛋”,对第三杯水不闻不问。大家知道是什么结果吗。第一杯水的结晶是灿烂无比的六角形图案;被骂“混蛋”的那杯水则虽成图形,却惨不忍睹;最差的是第三杯水,竟然无法结晶。所以,这位作者说,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要多一份爱,不能放弃。
陶先生曾采访过很多淡泊名利、有文化储蓄的老师,如心境平和的李兰铎、宠辱不惊的孙明霞、生于忧患的孔范今、心如止水的杜维明……里面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学习的榜样。不用走出世界,只需跳出小圈子去看看书,就能够发现,身边有许多真正的大师级别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实实在在地告诉你,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即使做不到真正启迪学生,至少也要相信学生的潜能,不打击不压抑学生心中的灵性。
当教师这件事儿,小女子的修行还差甚远。
暑假有事儿做了,读经典,诵《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