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武志红老师对《冈仁波齐》的评论。
忽然间,去思考了内心深处的感动。每次看到有信众不远千里万里,以三跪九叩的方式朝拜圣地时,总是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觉得自己的灵魂也要匍匐下去。
前两天写了一篇《人生的意义》,执着的诉说了进取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只有向上进取一种吗?
显然不是的。如果只有进取一种,那我们为何要感动于信众的执着呢?显然,信众执着的前行,在进取的视野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如果换个角度呢?比如说,弗洛伊德的生本能和死本能。我们如果站在生的角度来看,进取是人生最大的意义;站在死亡的角度,寂静可能就是最大的意义了。
好死不如赖活,这句话本身就是站在生的视野下,看待死亡的,存在一定的偏见。
可以想象一下,阴暗潮湿的森林里,我们的灵魂在飘荡,看不到任何方向。此时,或许寂静是最好的自我实现。
同样,站在死亡的视野中,我们也理解了理性的自杀。像三毛、顾城、海子,还有梵高。生命的意义,除了动还有静啊。在自杀的那一刻,他们放弃了自己生命中进取的可能性,选择了以死亡作为自己生命意义的实现方式。
这也就可以解释了,为何梵高传的名字为《渴望生活》。谁能说,死亡和寂静,不是人生的另一种意义呢?
不过,写这个文章,目的绝不是让我们厌弃这生命。而是让我们更好的接纳自己的生命,接纳自己的不思进取与止步不前。
这也从一方面,回答了佛学灿烂的魅力。佛学中的空、无,其实也就是寂静,甚至可以理解为死亡。佛学中称死亡为涅槃和往登极乐,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佛学思想的使然。
人生这一路,进退之间,皆有意义。当进时,奋力而为;当退时,顺其自然。
亲爱的朋友,愿你此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