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春晚舞台上,由沈腾、马丽主演的小品《坑》,上演一出“官场现形记”,两位主演一如既往将搞笑进行到底的同时,又将“躺平式”干部演绎的得入木三分,辛辣深刻嘲讽毫不留情,一经播出就上了热搜。大年初一凌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快评《不能让“躺平式干部”再坑人了》,更是信息量满满!
小品《坑》形象刻画了一位“躺平式干部”,在面对问题时他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不仅缺乏责任担当,还漠视群众疾苦。一句“人民群众对道路潜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歪理说辞,更是让观众哭笑不得,怎么会有这样的干部?怎么会找出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让观众看了恨的牙痒。
“躺平式干部”的社会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任由这样的干部占着位子不干活,长此已久,就是会离间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感情,正如马丽饰演的马局长所言,他们伤了百姓的心。这样的“躺平式干部”漠视群众呼声,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最终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老白坚决支持对郝主任这类干部的批判,且无意为其正名。但是,我们不能只批评现象,不反思原因,就如同种地一样,庄稼长孬了,不能只怪庄稼苗,还要检视赖以生长的土壤有没有问题,才能给出客观的评价。
那些躺平式干部,最初是怎么样的?
虽然说,目前这批干部队伍,进入体制的途径各有不同,从早些年的毕业安排工作、部队转业、招干,到近年的逢进必考,来源多种多样。但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进来,他们的素质都是不错的,否则也很难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公职人员。
曾听一些老同志说过,以前的工作条件很艰苦,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连打字机也是稀罕物,很多公文都是熬夜一笔一划抄出来的。交通很不方便,从乡镇出县城开一次会,骑自行车要几个小时,晚了还要过夜。他们经常参加集体劳动,有时是干部,有时是工人,有时是农民。
近些年考进体制的年轻同志,携过五关斩六将之余威,刚进入单位时也是意气风发,满腔热血,立志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要说明一点,目前的这些干部,刚进来的时候几乎没有孬种,谁也不是生来就是“躺平族”,甚至很多人都兢兢业业干了不少工作,做出过一定贡献,这是不容抹杀的。
为什么这些原本还不错的人,会沦为躺平式干部?
郝主任20多年的正科,既不提拔,也不轮岗,他还有工作积极性吗?他不躺平谁躺平?
有人说,郝主任没有工作能力。此言差矣,他能20多岁就干到正科,能力毋容置疑。从挖坑能力看,他也有相当水平的。
选人用人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有没有责任呢?
一个科室主任,常年请假、工作消极,难道分管领导不知道吗?任何工作还得等着他回来再干吗?
一个科室主任,经常躺平,还坑蒙拐骗地拿着科员的成绩,当成自己的政绩。科员只能敢怒不敢言,没有人反映情况。这难道不是“拍马屁”纵容的后果吗?
局长刚上任,微服私访,调研民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带着分管负责人、直管科长,这是不可能的。
每一个人有每一个的责任,每一个级别有自己的职责所在。如果局长干着科长的事,科长干着科员的事情,让科员在干着局长的事。
大家职责不分,责任不明,互不信任。那郝主任还有积极性吗?还不选择躺平吗?
我们的干部是能力的,躺平是有原因的。那么,怎么才能用好这类人,让这些能干事的“躺平式干部”重新卷起来呢?
1.用好容错机制,让能干事的干部敢干事,避免出于“干多错多”的顾虑,放不开手脚去闯去试。要敢于使用“李云龙式”干部,不能因干部犯过错误而一棍子打死。
2.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平台,要善于发现干部,因材施用,避免让一些干部长期不受重用,久待“冷宫”。要根据干部能力特点,将其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从而搅活“一潭死水”。
3.严肃工作纪律,让干部无法躺平。单位要合格安排工作,严格干部日常考核,倒逼躺平者去干事,从而形成不敢躺、不想躺、不能躺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