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时代算法推送是否会形成信息茧房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整理、整合各学术论文中有关于信息茧房的概念提出,信息茧房的表现形式以及算法推送给人们的个性化定制当中,试图推导出在当前网络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算法推送是否会形成“信息茧房”。
关键词:信息茧房、算法推送
一、什么是“信息茧房”
(1) 梁锋在文章《信息茧房》将信息茧房作为一个“信息茧房理论”文中写道在著作《信息乌托邦 》中 ,作者桑斯坦— 奥巴马总统的法律顾问、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提出了“信息茧房 ”的概念信息传播中 ,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 , 公众只注意 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 ,久而久之 ,会将自身侄桔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2) 《在“信息茧房”在中国:望文生义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一文中认为信息茧房是美国政治语境中提出的比喻,“信息茧房”是否存在还有待考证,与此同时对于《信息乌托邦》一书中“信息茧房”的提出,陈昌凤仇筠茜认为是比喻信息传播中受众只关注自己选择的内容、使自己能安慰和愉悦地传播世界, 如同“作茧自缚的蚕”。而不是“信息茧房理论”
(3) 孙亮在《信息时代下的“认知茧房”》一文中中提出。桑斯坦虽然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但是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本身却并未深入研究。总的来说,信息爆 炸时代中个体认知的“信息茧房”会给获取信息的个体造成视屏障碍。
(4) 清华大学教授彭兰在《网络传播概论》中认为,如果用户只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信息,其结果可能会“作茧自缚”,使自己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在不断固化用户已 有思维和观点的过程中,也让原本内化于受众内心深处的“信息茧房”效应逐渐外显。用户选择性心理接触开始有针对性地挑选信息并进行接收,由此茧房效应进一步加剧。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信息茧房”有可能不是一个理论可能只是一个对一种现象的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是否存在还有待考证或者是一种效应,但是桑斯坦“信息茧房”概念的提出,必然有这种概念的具象化形式。通过总结有以下表现形式
二、“信息茧房”表现形式:
(1) 在《信息茧房》中写道,桑斯坦认为 ,“信息茧房”以“个人日报”的形式呈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信息的剧增 ,公众可随意选择想关注的话题 ,可依据喜好定制报纸、杂志,每个人都可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份 “个人日报 ”。当个人被禁锢在自我建构的信息脉络中,个人生活必然变得程序化、定式化。
(2) 依靠算法,运营商能迅速收集用户的个人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用户画像并匹配数据库内容,然后进行信息分发。这种推送方式使用户获得的新闻都是其感兴趣的,从而实现了新闻的私人定制,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信息茧房”的表现形式使得个人生活必然变得程序化、定式化。在大数据发展的今天的根据算法更是将人一步步带向许多扭曲异化的境地。但同时我们也会怀疑算法推送是否会形成信息茧房。因此我们也会考虑到信息茧房的成因。
三、“信息茧房”的成因
在文章《新媒体时代“信息茧房”现象的思考》写道“信息茧房”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的大量涌现 新媒体呈现井喷状发展的态势。在需求方市场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供方的增加必然导致两种效应:一是产品价格降低。免费化已经成为新媒体产品的主流。二是体验不断精致,产品定向、内容生产、信息推送更加精准,更能满足用户所需。回看近几年不断涌现的新闻媒体,如“唔哩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纷纷采用大数据挖掘和统计技术,针对所点击的内容分析用户偏好,实现对新闻定向、定量的高效推送。
(2)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得益于高超的收集功能,也得益于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以此为依托,媒体内容生产与推送都会更加精准,针对性超出以往,大众传播逐渐发展为分众传播,再次演化为个性化的个人传播。除了分析技术之外,大数据与呈现技术的结合也加速了阅读私有化的过程。小屏阅读和智能阅读工具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更为愉悦的阅读体验,也提供了更为精细化、个性化的阅读选择。
(3)用户选择性接触的心态
面对浩瀚的信息存量与不断扩张的信息增量,用户拥有自主选择权。其次,社交媒体的发展拓展了用户的社交边界,用户可以依据个人兴趣与喜好选择社群,规避与自身价值观念冲突的网络居民,以达到“行为一律 。” 第三、是用户对“信息遗忘权”的追诉,用户有知道的权利,更有不知道的权利,信息遗忘权就是用户对于信息自主选择的一种权利意识。
从上我们知道“信息茧房”的成因,与此同时我们知道无论是新媒体的大量涌现还是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都是要通过算法推送到用户终端去为用户定制个性化服务,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在<<算法推送 :信息私人定制的“个性化”圈套>>一文中写道, 依靠算法,运营商能迅速收集用户的个人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用户画像并匹配数据库内容,然后进行信息分发。这种推送方式使用户获得的新闻都是其感兴趣的,从而实现了新闻的私人定制,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完全依靠机械的数据和机器的计算完成的推送内容,一步步将人带向许多扭曲和异化的境地。用户在不经意间便落入了算法推送的圈套之中。
四、算法推算会形成“信息茧房”吗?
(1)《算法推送:信息私人定制的“个性化”圈套》中写道,算法推送的新闻内容其实就是一份“我的日报”,它将以用户个人特征为标准筛选过后的信息聚集起来再分发给用户,实质上就是将用户本身认同(感兴趣)的那些东西以不同的呈现形式重复推送给用户,形成一个坚固的“回音室”。 当用户长期大量只接触这一类信息时,或者说只听他们自己被放大了的回音时,就会导致视野的偏狭和思想的封闭、僵化甚至极化。置身于各种信息下、涉猎不同的领域,倾听不同的声音,本是一个人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而信息的私人定制则通过“个性化”的名义背离了这种多元的信息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自我”设限——用户就像蚕一样被自己吐的丝(基于自我兴趣的信息)禁锢在自己制造的信息茧房里。算法推送通过精准的过滤帮助用户建构具有单一信息脉络的内容体系,无疑会令用户越来越沉溺于自己的回音,在信息茧房中越陷越深。
(2)《“信息茧房”在中国:望文生义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中提到,今日头条认为,说算法会造成 “信息茧房”,其实是对算法的误解。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算法在推荐时,推荐模型是综合性的,除了用户现有的个人兴趣,还会基于使用环境、内容热度、其他用户的兴趣,来给用户协同推荐信息,这些因素能够让推荐内容更加丰富,避免了内容越来越窄;
第二,算法本身包括兴趣探索,它能识别出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和最不感兴趣的内容,由此了解其间哪一大块“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算法固化为“确定感兴趣的事情” 和“确定不感兴趣的事情”的过程。
第三,推出Explore(探 索)机制,今日头条留一部分比例的流量,推荐一些模型不确认的用户是否感兴趣、但想作为探索尝试的内容,以探索用户的未知兴趣。
五、结语
“信息茧房”作为一个提出的概念并未作为理论,这是我们可以得知的。只是作为一种比喻,所以我个人是比较同意清华大学彭兰教授的说法将之称为“茧房效应”其实对于算法推送会不会形成“信息茧房”,国内大多数学者给出的结论大多都是会形成类似“回音室”的效应,也为“信息茧房”效应。大多数都以今日头条为例来说明算法推送是怎么一步一步将用户带入信息个性化推送背后的信息茧房这一无形的圈套。有意思的是今日头条却认为算法推送会造成“信息茧房”是人们对算法存在误解,才会认为会出现信息茧房。但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下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之下,算法推送是会形成“茧房效应”。
六、相关文献
1《针对算法推送强化茧房效应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白云祥 汪 航
2《大数据会使计划经济回归吗》
3《新媒体时代“信息茧房”现象的思考》贾瑞
4《“信息茧房”在中国:望文生义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陈昌凤 仇筠茜
5《算法推送 :信息私人定制的“个性化”圈套》郝 雨 李林霞
6《信息时代下的“认知茧房》孙亮
7《信息茧房》梁锋
8《权力迁移与人本精神:算法式新闻分发的技术伦》陈昌凤 霍 婕
9《导致信息茧房的多重因素及“破茧”路径》彭兰
10《抖音 APP 的“信息茧房” 效应研究》冯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