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琪一起做饭,第一次拌粿条。
上市买来两块钱粿条(恰好是两人份),白水煮开时放入,此时热水吸收了粿条的冷,又沸腾趋于平静,继续加热,待水再次沸腾,关炉,沥干水,加两勺两猪油,利用粿条的热量将猪油融化,搅拌均匀,再加入酱油、胡椒粉、葱花,再次搅拌均匀,一份拌粿条便做好了。这拌粿,油香、酱香、葱香、胡椒味交融一起,吃到口里,粿条的软夹带着丝丝油糯。不过胡椒下多了,很辣。
又用另一口汤锅,煮了白菜肉丸汤,今日中午所用餐具,只有锅,碗,筷三样,易于收拾。
昨日和小琪一起背了《青花瓷》,但觉《青花瓷》特别美,又囿于词中所包含的意义,何谓“韵味被私藏”,何谓“千年的秘密”,何谓“结局”,看似易解,细思却又费解,无论作何种猜测,逻辑上总行不通。
午饭时,又和张小琪研究《再见二丁目》。我早听过这首歌,也知道歌词系林夕所写,还知道其中有一句歌词很美,“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尽管如此,我仍旧以为这不过一首普通的词,远远没有《青花瓷》那么美,甚至不会将它来跟《青花瓷》对比。
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简直错到了太平洋。当我了解《再见二丁目》的创作背景,再仔细体味这首词时,才恍然大悟,只觉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歌词可以写得这么真、这么温情、这么细腻柔软。单看那第一句“满街脚步突然静了,满天柏树突然都不动摇”,便已十分传神,满街的脚步本不是静的,满天的柏树本来也是动摇的,可是在某一刹那,在词人得知自己等的人不会来的那一刹,失落之极,此时便觉“脚步静,柏树不动摇”,把一瞬间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的每一字句,看似平淡,却无不透露真情,所描之物,所述之事,恰到好处,全无多余。透过它,我们看到一个被抛弃的人,独留长街,失魂落魄。细细读,我也觉得难受,禁不住的哽咽。
此时再反观《青花瓷》,便只觉它徒有其表、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看起来很有美感,实际上并无真情,勾不起人心中那一丝柔软。像“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本来景色很美,可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便变得俗不可耐,完全是为写词而写词,为拼凑而拼凑,“为赋新词强说愁”,景是真的,情却是虚的。
想来所谓美,大概因有灵魂在其中,无灵魂的,不可谓美,只可谓之矫揉造作。
小琪问我对“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的理解,一直以来,以为“岁月长、衣裳薄”是“忘掉渴望”之后的解脱、潇洒状态。小琪也这么认为。
然而转念一想,为什么是“衣裳薄”呢?衣裳薄有什么好潇洒、好解脱的呢?百思无解。
知乎上查到林夕本人对于这一句的解释。大约意思是,一直在等待一个不确定的结果,艰难而又孤单,而前方的路还很长,看不到尽头是什么,情中人沉沦其中,“岁月长而衣裳薄“,岁月还长,而衣裳不足以抵挡寒冷。
这个意思,是未解脱,恰与我们原先的理解相反。
夜归。
一罐啤酒,几颗肉丸,心满意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