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2020.1.12 (346)
周末时光,晒晒太阳,读读书,做做饭,清理清理家……内心安定自在啊。
不记得三岁后的哪天起,正道宝用上筷条吃饭,再也不乐意用勺子吃饭了,今天在家午饭,兴许是不饿,看到他在用餐中多次摆弄筷条,或是放在嘴巴里含着……于是决定作一次教育引导。先是把他的筷条拿走放一边,告知他筷条是用来用吃饭的,不是用在在饭桌上玩的,这次态度很好地应允了,不过两分钟,开始边吃边说话(自言自语),于是把他的筷条和碗放一边,这次开始大哭……任由他哭,直至他的哭声稍微小声时,问他:你知道为什么妈妈把你的碗筷收一边去的原因吗?摇头说不知道。于是再问他:那为什么妈妈没有取走老爹的碗筷而是你的呢?呵呵,这次回答超级精准:
——因为老爹吃饭认真,不说话。
——老爹不会用嘴巴咬筷条。
——老爹吃饭不会掉饭粒……
于是想起导师说的话:(人在)成长过程中,许多直接通过感官,在不断强化中进入我们深层意识的信息,才是决定我们一个人品行的关键……
的确,教孩子,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可见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就是需要这样在每一个言行举止中给种下"正"的种子,如此日渐长大,那孩子对未来,心中就有数了。这也是中国古话所言的"三岁老大,七岁看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