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个简单且亘远的话题,它有时明晰,有时又模糊不清。明晰的时候,朋友简直是我的依仗,让我知道无论做了什么,总有人在后面支持我,等着拥抱或光荣或失落的我;而模糊不清的时候,又脆弱得不敢去触碰,说一句话都要斟酌再三,唯恐越了雷池。两种状态,总是后者居多,前者则少得可怜。
密友难得,这样的想法从小到大都刻在我的脑海里。记得初中英语课有一篇课文是我最好的朋友,当时老师会喊同学起来说说自己最好的朋友,我特别怕老师叫到我,因为不知道该说谁,如果我说了一个人,可那个人却并没有把你当做挚友,岂不是捧着一颗心送到人家跟前让人家蹂躏么。
这么稀里糊涂的过了几年,有幸也觅得三两好友。这里面有嘻嘻哈哈玩乐之交,也有夜半无人私语密友,有时候会陷入一个迷宫中,心里把她们看得非常重,害怕失去她们,被她们抛弃,这种恐惧甚至会延续到梦境中。
到了大学,情形又完全不同。室友才不像别人的故事里所说的那样亲密得像家人,反而各种摩擦口角,让人心累。也曾努力过,放下自己的心高气傲,主动和解,可惜效果甚微,后来也渐渐明白,有些人是你的缘,命数有定,强求不来。
可是,有些却不是这样,甚至让我对朋友这个词产生了怀疑。大学里的朋友难道是以利益价值为衡量标准来结交的吗?这个人是某部门的负责人,权力甚大,要搞好关系,于是整日陪伴,随叫随到;那个人是学院的GPA大神,学术大佬,作业什么的都仰仗他了,要提前抱住大腿。一旦这个人对你而言没有价值了,便可以轻易地丢到一旁,疏于联络。
产生这样的疑问是起源于课上的一件小事,其实说来可笑,不过是先前与我组好队的室友同别人又组了队,轻飘飘告知我一声,留下我一个人不知如何是好。强烈的被背叛,被抛弃的不安瞬间笼罩了我。可能是性格使然,面对室友和我不停地道歉,打招呼,我一边笑着说没关系的,我重新找到组了,另一边却把这件事记下,埋在心中,成为一个跨越不了的梗。从此以后大概不管同她一起做什么,都会担心自己被中途抛弃了吧。
后来平静下来,我又开始反思,大抵还是自己的不足,学业上不够突出,没有过硬的资本让人家不能舍弃自己,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自己活该吧。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拥有了坚实的资本,才能无惧于世间一切风波险恶。
所以说那些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清风自来,这样的说法,也是给不够强大的人的鼓励语,还是带了很浓重的功利色彩。
难道就没有不问你的其他,只看你这个人而同你做朋友的例子吗?还是说那些真的只存在于小说中?
能够一起走一生的朋友,寥寥可数,一是缘分,二是经营,人心营构,实在太累。
密友难得,只有孤寂是永远属于自己的。
想起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的一段话,“只是觉得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的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