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读书这一部分。
4、<生命的意义>。犹太心理学家维克多 弗兰克尔回忆自己二战期间在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心理历程,讲述在生命困境中如何找寻继续活着的意义。既有对自己和狱友心灵困境的深切的感性关怀,也有冷静旁观自我和他人的理性洞察,这大概是身为心理学家的本能吧。他确实找到了支撑自己在如此极端的情景中活下去的终极意义:即生命的意义不是期待生活给予我们什么,而是尽最大的力量去接纳和应对生活带给我们的,包括那些挑战和困境。(原话不太记得住,大概意思如上)这个道理似乎平平淡淡,它只是换了个角度看待生命,的确,承认我们并不是命运的主人,接纳真实不完美的人生,这是第一课。然后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努力做到最好,这便是生命对于普通人的意义。虽然平淡,但道破时,真的有醍醐灌顶之感。这大约就是悲观的乐观主义态度?
5、<白板>。这是本大部头的书,还在看,推进较慢,西方作家的表述习惯与中文确实不同,感觉比较晦涩重复,但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了我,2018年至少坚持读完前三章吧。它是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推荐的精读书,汇集了近年来全球在心理行为学、脑神经和认知科学、遗传学、以及进化理论四大领域的研究成果,我很感兴趣。我相信人体是一部高度精密的生物仪器,肉体和灵魂是怎样的关系,先天基因和后天教养怎样对人产生作用,人性是机器中的幽灵吗?希望平克这位语言学家的娓娓道来,能够解开我的疑惑。
6、<慈禧全传>。高华历史小说作品。大量史料,但加入合理生动细节,人物丰满,情节合理,历史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读起来不觉得枯燥,高华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清末最著名的一代后宫乃至政局之主,在高华笔下不再只是一个误国腐朽的符号,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皆不能跳出所在历史时代和自身局限,读来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概叹,亦有对大时代的叹息。历史走向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或者还会存在平行宇宙,另一个时空中正演绎着和我们相反的历史?(这个脑洞有点开大了,呵呵),我没有那么确定无疑的答案。年轻时,总想寻找正确的答案,但年纪增长越来越明白,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
7、<好物100>、<日日100>。被称为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介绍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及其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位在我看来外表精致优雅的妹子借给我看的,两本小册子,几乎不费精神就看完了。每件物品都品质优良,带有作者生活的痕迹,虽不全是奢侈品,但对我来说也算是昂贵。嗯,作为仰慕过白衣飘飘理想一代的伪文青,在面对好且价格不菲的物品时,即使在能力范围,也总是有一丝花钱的矛盾,精神和物质也是在歧途吗?这也许是我们从物质尚缺乏的时代成长起来,被艰苦节约和精神至上的观念刻板化的结果。事实上,好物使用起来的舒适感确实能带给我们愉悦,像一位高品质的老友陪伴在身边,历久弥新。因此,拥有好物,不是为了彰显外在的身份,而是为了抚慰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物值得拥有。
8、<我不过正确无比的生活>艾小羊。因为关注了艾小羊的"清唱"公众号,所以买了她的这本书。温和知性的女性作家,记载的大都是温和的故事和经历,虽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惊心动魄的情感,但读起来有一种普通人的亲切感,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吗?女性的视角和温婉的文字,更是平添了一份柔情,我想大约可当做午后的甜点。
9、<平行的世界>科幻小说。大约十多二十万年前,我们的先祖智人和德尔格特人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然而这两个人种不能通婚,他们的后代无法繁殖养育下一代。后来,智人存活下来并繁衍为至今的人类,而德尔格特人则逐渐消亡了。这本小说假设,在另一个与我们平行的宇宙中,是德尔格特人生存了下来,并形成了另一个人类社会,他们的伦理规范、社会结构、运作机制与我们几乎完全不同。某一天,两位科学家在一个矿洞实验室进行实验时,意外打通了两个宇宙的连接处,一个德尔格特人来到了我们的世界,由此引发一系列故事。小说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构建了一个德尔格特人生存的世界,他们遵循的那些伦理道德和社会规则很多在我们的世界的不同时期也曾经出现过,有些甚至引发过激烈的争论和冲突,最终我们保留的那些构成了现在世界的基础。如果按照另一些原则去构建世界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在某一瞬间可能不自觉略过这样的念头,而作者,我想,就将这个瞬间定格,并且演化成了一本小说。
以上这些书,大约几乎看完或者至少看过一半以上,故记在此。其他一些书,断断续续读了几页,没能读下去,比如<量子世界>、<理性乐观派>、<简单逻辑学>,这些书虽然属于科普作品,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是需要下力气"啃"的,总得的来说,2017年读书的毅力和苦功夫下的不够,2018年要重点啃一啃。
2018年关注的公众号里,除了美食、新闻、服装、娱乐八卦,读得比较多的有一定思考性的有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书评周刊、武志红、连岳、会读书的人等。哈哈,其实还是娱乐八卦和新闻分析比较吸引人第一时间读,大脑的懒惰天性就是喜欢这么简单酸爽的,好吧,今年还得好好训练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