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偷盗戒
1、律部有三宗:实法宗(有部)、假名宗(经部)、圆教宗(大乘)。
藏传佛教依据《有部律》,萨婆多论是有部依据的论典。南山律宗依据的是四分律。
佛陀灭度后,律部就分了派。但无论依止哪一部律,都要老实依着去走,不能自己混杂。
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传承,无论藏传、汉传、南传,要有律文的依据。各部律的论主大多是阿罗汉或者圣人,每部律的判法可能不一样。因为不同的时空,情况不一样,佛陀针对不同根机的人讲不同的法。例如偷盗,佛陀在不同时、处,判法就不一样。所以我们受持的时候,要根据律文来受持。
律典只有佛才能给制定,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律文的根据。修行可以以上师说法为准,可是对于律典,自己说的不算,上师说的不算,老和尚说的不算,只有佛说的才算。即使是一般的等觉菩萨都不能制戒的。所以讲戒,重点和核心是要有律文和原文的依据,这样因果就不会差。
蕅益大师说:彻悟亦然板担汉。大彻大悟的人一样也是老老实实地持戒修行,做板担汉。
2、不偷盗戒的犯境
犯偷盗的境界,包括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大(地火水风空识)。犯有主之物,他人所吝惜、护念不舍的,都是犯境。
3、不偷盗戒的犯相
1)五缘:是人物;人想;是重物;有盗心;举离处。
2)有主物有三类:三宝物、别人物、和非畜物。
佛物有四种:佛受用物、属佛物、供养物、献佛物。
法物有四种:法受用物、属法物、供法物、献法物。
僧物有四种:常住常住物、十方常住物、现前现前物、十方现前物。
A.佛受用物(佛像、殿塔),不得差互常拟供养。虽此等物朽烂破坏,不许卖掉它来转制他物供佛。应好好保存,不可以随便丢掉毁弃或者卖掉。实在是已经残破不堪、无法结缘的佛像,必须以恭敬心火化,然后把灰处理好,放到人踏不到的地方。
B.属佛物(钱,田园,人畜),可以转为其它的用途,再来供佛。
C.供养物(香、水、灯、华、幢幡),其中幢幡只可转变,不可转贸,华等可以转贸他物供佛,类似前面的属佛物。
D.献佛物,就是供佛的饮食、水果,这类物品具有时效性,必须在新鲜的时候就撤下来。因为佛现的僧相,出家戒,过了中午就要把它撤下来。供佛的餐具需要与个人的餐具区别开,不能混用,要买新的庄严的器具供佛。若条件许可,最好养成习惯,凡是自己将受用的东西,都先拿来供佛,虽然佛不需要,但是这表示佛弟子对师长的一种恭敬和心意。若条件不许可,也要养成习惯,在吃新的东西之前,先默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然后再吃,时刻记得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境界。撤下来的东西由香灯师处理。自家的佛堂,自己就是香灯师,供完佛后,自己可以任意支配使用。在供养的时候,观想祈请佛菩萨加持,通过这样的供养培福,取用的时候就观想佛菩萨已经加持给我们了。
E.法受用物,对于残破的经典,或者佛法笔记,如果用不到了,也无法和别人结缘,未来避免别人看到后产生轻慢、不恭敬的心,可以依照印光大师开示,很恭敬地把它火化。火化的灰要恭敬的处理,或沉到水底,或顺水漂流,或埋到别人踏不到的地方。
F.其它三种法物,可比照三种佛物理解对待。
G.僧物。寺院里的东西,做义工的时候,不要随便动用,一定要问一下僧众,否则很容易犯盗戒。居士跟着出家众去其它佛寺吃饭,一定要自己补贴。帮佛寺服劳役,可以不用补贴,但是最好还是补贴一下,因为不知道你所做的工够不够抵扣吃饭的价值。参加共修,也可以不用补贴,不过最好还是补贴一下,保险一点。满五钱就结上品罪了。《方等经》里佛陀说,五逆四重佛能救,但是盗僧物,就没办法救了。这个果报过失很大的。
H.别人物。负责守护他人财物的人如果谨慎守护,被别人偷走了,不犯盗戒。如果是轻慢不谨慎地守护,被别人偷走了,就犯盗戒了。自己的东西已被小偷偷走了,小偷的心已经定了,这时自己夺回来会犯盗戒。如果报警通过警察夺回来则不犯盗戒。
3)其它供养的说明:
A.供水。清水要天天供。天天换。早上供新煮的开水,不可以从家里茶壶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从水龙头接新水烧开,不要到厕所接水,到干净的地方接水。供佛的杯子最好有盖子,不让灰尘掉入。晚课前后撤下来,或者第二天清晨换水也可以。供过佛的水,可以自己喝,有加持力。撤下来后供水的空杯不要放在佛桌上,放到旁边去,供空杯以后会没有福报。
B.供食。食品不用天天供养。初一、十五供养就好了。食物可以只供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中午前一定要撤掉。
C.佛像。家里请的佛像,汉传是不需要装藏的。那是藏传佛教的习俗。如果没有因缘开光或者装藏,按汉传习惯,直接供佛像就好,一样有感应。佛像代表佛的法身,只要虔诚恭敬,就可以获得加持力。
4)明盗相。
A.眼盗色。未经许可,偷看别人的医书,偷看别人的秘方要术,偷看电影。
B.耳盗声。偷听别人持咒治病,明知是未经授权的音乐还要听,应该也是吧。
C.鼻嗅,舌尝,身体接触,意盗,六尘都是类似。
D.六根:地水火风空识也是。盗风,扇子上涂了药,你偷着扇;盗空,自己搭个棚子斜到别人家地面上空,违法建筑;盗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5)非畜物,指非人或者畜生的东西。比如盗非人,偷土地庙鬼神的东西;盗畜生,偷狗狗脖子上的金牌。
6)在寺庙里做义工,一定要在打板后拿出来的东西才可以吃。不要随便吃寺庙里的东西,以免犯盗戒。一定要注意自己主动补贴。
7)有主想。律上还是看心。主要看犯戒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态来判断到底是否犯戒了。
8)在家居士,认真持戒,但是有的人持戒后反而让人毁谤戒律,因为他很重视自己持戒,而在别人障碍他持戒时就起嗔恨心,起念头:你们这些人业障深重,障碍我持戒,你们要下地狱。这样的持戒是不清净的。要多学习弘一法师的”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的风范,让人家感到佛法调伏了你的身心,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佛法和持戒是好的。
9)有盗心。黑暗心,因为愚痴,没好好学戒而犯盗戒。邪心,就是邪念,用虚伪狡诈的手段得到自己的名利。曲戾心,不正直,凶暴。恐怯心,吓唬别人,比如瞎编理论说堕胎婴灵会怎么害母亲。常有盗他物心。决定取,就是计划偷盗好久了,拿的时候毫不犹豫。寄物取,把别人寄放在自己这里的东西偷掉。恐怯取,让对方恐惧而取。见便取,见到机会利用来夺取。倚托取,说自己认识达官贵人,你不听我的,会找你麻烦,电信诈骗这类。
10)重物。多重算盗戒。
有三种判法:1.五钱; 2.有佛法处的货币价值为标准,佛陀时代的五钱相当于今天20美金;3.佛陀时代盗五钱判死刑,因此以当地因盗判死刑的价值金额为上罪标准。
南山律采用的是第2种判法。因为第三种判法有义理不周遍的问题。(有的国家没有死刑)
11)举离处。文书成辩,两人争一块地,中间人偏袒了某方,也是举离处。言教成立,比如争地,用强词夺理或欺骗争得。移标相,移动地标。堕筹,把筹码藏起来。异色,借了别人的东西有所破坏,虽然东西还给主人了。转齿,掷骰子时做手脚。离处离不明处。不明处离明处。无离处辩离处。杂明离处。
4、五种情况不犯盗戒。与想取,己有想,粪扫想,暂取想,亲厚意想。
1)与想取,以为东西是物主给自己的。
2) 己有想,以为是自己的。
3)粪扫想,以为是无主物。
4)暂取想,暂时借用,并且使用后没有任何损失。
5)亲厚意想,只有符合七种条件的真正亲厚之人,不算犯盗戒。
难作能作,难与能与,难忍能忍,密事相告,互相覆藏,遭苦不舍,贫贱不轻。
夫妻间也要相互尊重,每次用大笔的钱去供养三宝,如果夫妻对方不同意,也算是偷盗,善心偷盗,也犯盗戒。供养三宝有功德,偷盗有偷盗的业,二者是分开算的,井水不犯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