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雎辞相
公元前255年,东周被秦国所灭,属于秦的时代来临了,秦国举国欢庆。
此时,宰相范睢却愁眉不展。为什么呢?因为他两个政治上的朋友兼助手都出事了,一个是王稽,因为通敌,被斩首了。另一个是郑安平,跟赵国打仗,竟然投降了。而且这两位同志,都是他当年力荐给嬴稷(秦昭襄王,秦始皇太爷)的。这让大王怎么看?
恰好,燕国的蔡泽前来游说,他对范雎进行了如下分析:一年分四季,春生、夏长、秋实、冬藏,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盛极必衰。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随便哪一个都比你范雎能力要强,但最终也没有逃过被杀的结局。人人都想功名和性命得以保全,但自古至今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这是规律。依目前的情形来看,你未来只能是走下坡路了,早走比晚走好,不走的话,会有杀身之祸。范雎深深的认同,借口生病辞去了相国的职位,回家去了。
范雎辞相也正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万事都有他自己的一个生长规律,没有成功是因为还不到时候,成功了也不要奢望什么千秋万世、长盛不衰。只有看透这一点,才能做到得意时不骄不躁,失意时隐忍向前。
2、荀子论兵
此时荀况(荀子)正与临武君在赵国国君孝成王赵丹面前辩论用兵之道。赵丹问:什么是用兵之道?荀子说:用兵的根本就是密切联系百姓,百姓是弓,士兵是箭;百姓是路,士兵是马。如果弓不力,地不平,就算是善射的后羿,善御的造父也无能为力。能跟老百姓搞好关系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说,用兵的要领就是使百姓依附你,信任你。
第二个问题:军队的建设,应该设立什么制度,怎样实施才最好?答:总的来说,统帅治明,战斗力强;统帅无能,累死三军。此话放到国家层面也是如此,秩序井然的国家便强大,纲纪紊乱的国家便衰弱,这即是强与弱的根本所在。在此他举了三个国家军队的例子,第一个是齐国,齐国重视兵家技巧,斩获敌军一颗人头的,国家就赐八两黄金,而不是有功大家同受赏,到了战场上,士兵眼里全是敌军人头,根本不顾协同配合,就像街头混混打架,战斗力就可想而知。魏国按照一套严格的标准选拔勇武之士,军队战斗力高,但问题是奖励军功的方式不正确,给有功之士免除徭役并且分给他们永久的土地和住宅,时间长了,土地就不够分了,而且这些勇士也老了打不了仗,而年轻的士兵因为没有什么利益可以得到,就慢慢的失去了动力。秦国,国家的刑罚非常严酷,战胜了就给以奖赏,而且让军功成为地位上升的唯一出路,战败了便处以刑罚,使他们失去苟且偷安的退路。功劳和赏赐也自成一系,只要斩获五个甲士的头,即可役使乡里的五家,而田地是国家的,这样做既能保证国家土地的不流失,又能加强人口的管理,奖励了军功,一举而多得,这就是秦国比其他国家强大稳固的原因。
第三个问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管理者)?。答:好的将领(管理者)在做事前要全面谋划细致分析,在众多方案中优中选优,这是第一步。一旦确定方案实施行动就要严格执行不能出现任何过失,这是第二步。世上任何事情都不会尽善尽美,一旦方案确定开始实施就不要反悔,坚持下去,这是第三步。
要成为优秀的将领。还要做到“六术”、“五权”、“三至”、“五不废”。
六术:法规号令要严明;赏罚功过要执行;营垒辎重要严固;部队行动要谨慎稳重、快速敏捷;探测情报要机密;作战要打有把握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五权:不要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而放弃自己的既定战略,以此去刻意逢迎上级;不要被胜利的欲望冲昏头脑,而不去考虑失败后的后果;不要对自己内部苛刻寡恩对外却骄纵轻敌;不要见到利益就急上,而不考虑利益背后所蕴藏的危险;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密,使用钱财办事方面一定要慷慨。
三至:在这三种情况下,将领是可以不用接受君主命令的。一是上级命令率军进入必死之地的。二是上级命令去打根本没办法胜利的战争的。三是上级命令去残害百姓的。
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抵不过认真二字。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用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如果失败了,肯定是还不够真正用心。当认真程度超过懈怠的程度时,就能成功,当你懈怠下来的时候,那离失败也不远了。如果要成功,就要认真对待五件事,那就是敬谋,敬事,敬吏,敬众,敬敌。认真谋划、认真做事、认真搞好管理层、认真对待基层大众、认真并且重视所有敌人。此所谓“五不旷”。
如果能够谨慎地奉行以上‘六术’、‘五权’、‘三至’,并恪守严肃不废止的原则,这样的将领便是天下无人能及的将领,便是可以上通神明的了。
3、乘火打劫的燕国
公元前251年,燕国派使者出使赵国,本来的目的是去结盟,但使者回来后跟燕王报告说,赵国经过长平一战损失了大部分青壮年,现在国家内几乎都是老弱妇孺,这个时间去攻打他时机最好。燕王同意了。
燕国攻赵,被廉颇打的一败再败,最后竟然把燕国的都城都给包围了。燕国赶紧派人求和,赵国不计前嫌,退兵去了。
九年以后,同样的事情,燕国又干了一次。燕国看赵国被秦国折腾的够呛,就又打起了攻打人家的主义,于是派剧辛率兵攻打,竟又被赵国打败,剧辛被杀,还损失了两万精兵。
说实话,燕国自昭王以后,国君的水平是一代不如一代。连最起码的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赵国在燕国前面替他挡着刀,他在人家背后还不停的捅刀子。也不仔细想想,如果赵国完了,那他离灭亡还远吗?自己周边的邻居,他是揍完赵国踢齐国,自己打仗的能力还一般般,得罪了人还捞不到啥好处。等到最后,自己的邻居都被灭了,秦国准备搞他的时候,不是想着怎么正面对抗,却总是一门心思想搞暗杀。自己盘算着搞掉对方国王就能万事大吉了,也不用脑袋想想,对方的国家战略已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停止的,即使杀掉嬴政,接下来的君主还是会灭燕的。到最后只落得个风萧水寒,一去不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