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败了,赵国有生力量消耗殆尽,这时秦国要灭赵国了,赵国君臣急了,为了保住这个国家,金钱、土地都是可以给出去一部分的,但是要怎么给才能阻止秦国?
这时,赵国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派苏代游说秦相范雎,苏代带着重金以及赵王答应割地的承诺,开始了对秦相范雎的引诱兼恐吓。
首先,苏代清楚,人都爱财,所以要花钱办事,史记上说: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说秦相应侯”是关键所在,然而没有“厚币”,说便无从说起了,因为你要说,人家凭啥要听,所以奉上“厚币”,一来苏代可以见到范雎,二来也体现了苏代的诚意。这诚意并非是苏代对范雎孝敬恭顺,而是要说明我苏代来找你范雎办大事,我是带来这么多钱给您当劳务费的。接下来要说办的事,固然要从对您有利的角度去说,但眼下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已经在您面前了。
于是,第二步就开始说了,那么苏代就告诉他了,你看看,眼下这个武安君白起再打下去,就要灭掉赵国了,他有了灭国之功,受人景仰,而您呢,您地位就要低了。苏代这么说,看似是对日后范雎在秦国地位的分析,但这种分析实则是对范雎的恐吓,像范雎这样的人,身为秦相,那肯定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更重要的是,他看不得别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范雎一想,自己毕生追求却不得,竟让眼前这白起得了去,不为别的,就是嫉妒啊。对,断不可让他成这不世之功。
可这范雎毕竟是秦相啊,难道一己私欲同一国利益孰轻孰重会分不清?这会儿的范雎,估计也就是心中默默诅咒白起,别干成这件事,但是绝不会出面阻挠,他肯定明白,自己的私利绝不可能凌驾在秦国利益之上。
苏代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了,于是开始走第三步,苏代就说:你看秦国想要上党,结果反使上党之民将上党献给了赵国。接下来你要灭赵国,赵国仿上党之例,北面就献给燕国,东面就给齐国,南面那些就分给韩魏,你要灭国,你看看灭了赵国你能得到赵国的多少土地人民啊?要是不灭赵国,赵国还会割地给秦国,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能得这么大的好处。
这又是利益加恐吓,一方面,不灭赵国,赵国割地与秦,利益唾手可得,另一方面,灭赵试试,再来几个上党你秦国消受得起?同时也暗示范雎放心大胆去说服秦王好了,这道理堂堂正正,不是范雎心里想的那个。
这还有啥说,人家已经替秦相想到这份上了,大体思路都给出来了。于是,范雎就理直气壮地跟秦昭王去讲了:仗打了这么久,士兵累了,该休整军队了,您看这赵国各地要真学上党这样,那上党之争到处都是,还不知道要打多少长平那样的拉锯战呢。想想长平打的那么苦,秦昭王也心有余悸,于是就延缓了攻赵,同时也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
就这样范雎成功了,在为国着想的同时,得了重金,顺便给武安君下了个绊子,他的理想和抱负固然没有实现,但也没有别人实现,他不需要去嫉妒谁了。
苏代成功了,在离间之前,他也真心实意地为秦国、为秦相核计了一番,这番煞费苦心要在秦国当官,想必秦昭王也会十分满意。
白起有情绪了,这情绪今后会慢慢变成怨气,将他慢慢推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