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某平台上闲逛,看到一位刚生完孩子的女人在为一件事烦恼 :结婚后夫妻之间的关系就成亲人了吗?
她写道:
结婚一年半...感觉夫妻间已经没有了激情...特别是生完孩子这一年以来...跟我原本想象的差太远...结婚之后跟之前拍拖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感觉到爱的...现在...我经常都得对自己说,要靠自己...不能靠男人...我觉得在那么下去,迟早得离...因为我一边折腾 感觉到他也开始厌倦了......
两性婚姻中,最怕的就是甜蜜的热恋消逝后的不适应和对这段爱情的不信任。
有一位从小在俄罗斯长大,后来移民到美国的女作家,通过对比她发现这两个国家的婚姻观有很大的不同。俄罗斯人认为爱情的到来是命运使然,人无法抗拒爱情的到来而且应该做出牺牲甚至承担痛苦,总之爱情本身永远是对的,犯错和纠错的永远该是人们。
但美国人不是这样。她发现美国人是把爱情当做商品一样在一番对比后做出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最合适的那件商品,也就是自己的另一半。美国人极其强调自我,即便是婚姻关系中也要分清“我”和“你”,二人之间一直有一条边界,而且特别不愿意依赖对方。
这位作家诘问道,美国人的自立自强是不是太过夸张,婚姻中两人不就应该互相依赖吗?
其实这两种婚姻观都是比较偏执的。对俄罗斯人来说,这种选择另一半的方式是非常草率的,它就像是玩抓阄游戏,好坏完全靠运气,结果却要用一辈子来承受;而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把一种珍贵的感情“物质化”了。他们把另一半当做货架上的商品一样选来选去,同样自己也在不断地被挑选,想要“货比三家”最后却挑花了眼患上了选择恐惧中,结果在不到30岁就生了孩子的美国女性中,超过一半是未婚妈妈。
既然两种婚恋观都有失偏颇,那么我们在一段婚姻中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不如去看看那些携手走过几十载风雨的婚姻和谐美满的老夫老妻,就会发现他们的婚姻从来不属于这两种体制。
正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鲁克斯说的,他们的婚姻,是一种承诺。而他们婚后的生活,就一直是在兑现这个承诺。
在这种婚姻关系中,同样可能会出现因为偶然性导致的“闪婚”,这种情况很容易增加婚后矛盾的爆发,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兑现承诺——二人如何维持好这段婚姻。对此,重要的是将“你”和“我”融合成“我们”,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建立一个优先级——“我们”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对方的需求,第三位才应该是自己。摆脱掉独立性,更应该互相依靠,相濡以沫。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婚姻中出现危机,首先想到的不应是双方互相指摘,也不是“任性”觉得过不下去大不了就离婚,而是应该冷静地坐下来,深入挖掘双方的关系,来一次好好的探讨来促进彼此的了解,了解双方心里真正在想什么,如何解决掉矛盾中占比更大的“误会”。
新婚不久的感情都会有一段因人而异长短的磨合期,这段时期不同于热恋的时候,展现在对方面前的都是自己最好的一面,而是自己脾性、习惯的全方位暴露也就自然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但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双方都不打算帮助对方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或者仅仅是包容对方这些无关痛痒的毛病。换言之,个人都想在对方身上自私的索取自己想要的 ,而从来不打算帮助对方变好变强,况且这样一来自己会收获更多,这都是极其自私又短视的。
当婚姻中出现矛盾的时候,一味地怀疑对方对自己的爱,暗示自己不行就放弃就离婚那结果一定很坏,如果是这样,那无论自己离几次婚又重新结几次婚,都永远不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夫妻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应该是亲人。但能不能成为亲人,不是伦理上的界定,而在于你是否准备并且努力争取对方真正成为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