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云: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文中的“游龙”就叫“红蓼”。
【唐】白居易: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唐】薛昭蕴: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唐】杜牧: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宋】张孝祥: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宋】陆游:数枝红蓼醉清秋。
【明】张颐: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明】张四维:秋到润州江上,红蓼黄芦白浪。
【清】杨芳灿: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暝。
附——辣蓼制白药
每年辣蓼结籽前后,气温尚高,湿度适中,正是制作“白药”的好时候。“白药”是传统酿酒中的“药引”,比起用酒曲酿出的酒,“白药”酿的酒更醇香,喝了不上头,因此老底子宁波人更好这一口。
辣蓼,顾名思义,具有辛辣味儿。通常,做白药时,大叶子辣蓼和小叶子的辣蓼,这两种都要用。
流程——
1、收割
2、晾晒
3、捣成汁、和面
采来的辣蓼部分晒干磨成粉,部分捣成汁,将辣蓼粉、米粉、辣蓼汁按比例和在一起,
4、放入木框
5、压实
6、切块
7、发酵晾晒、成品
将其摆在稻草上经过约36个小时的发酵,原本灰青色的表面会长出一层白毛,其主要成分就是益生菌,这时“白药”才呈现白色。在发酵、晾晒的过程中,要视情况进行翻面,经过大约一周时间,“白药”制作大功告成。制作好的“白药”可以存放很久,天冷后酿酒时就可以拿来用作“药引”了。
此外,当地居民常在小孩子吃得太饱时把它当作消食的“药”,因其味道香甜,小孩子也喜欢吃。
陈水河整理于2020.9.12早上
注:辣蓼的文字与图片来自于宁波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