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一次渐行渐远的送别。在这场送别里,我为人子女,未很好的履行孝道,时常觉得自己有太多太多的遗憾,时常觉得对父母心怀愧疚。初为人子女,渴望被爱,被关心,被理解,被支持,却经常被忽视,被批评,被怒吼。从有清晰的记忆开始,似乎我与亲情就隔着一道鸿沟,这道鸿沟是他们的暴躁,也是我的叛逆和倔强。
我家里孩子比较多,我和哥哥弟弟又相差不大,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需要一个人照顾三个孩子,还要兼顾照顾地里的庄稼,一个人真的很忙,很辛苦。人在忙碌的时候,总是容易急躁的,我小的时候母亲脾气不太好。
我从能干活开始,大概小学一二年级,就学着帮忙做家务,放羊,打扫院子,做饭的时候帮忙烧锅之类的。放羊基本上是伴随我整个小学阶段的几乎每一天,上学时就等到放学以后把羊牵到草地上去吃草,周末就一整个下午都去野外放羊。再大一点,就帮忙干地里的活,拔草,掰玉米等。
那个时候终归是小,虽然会帮忙干家务,但还是希望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有时候会偷懒,和母亲讨价还价,或者没有把事情做好。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心情不好的时候,她经常会打我,边打边骂,且是会用那种不堪入耳的词汇来骂我。当时我是十分记恨她的,我想过好多种离家出走的方式,幻想过好多次如果我没有出生在这个家里就好了,也有过许多次自杀的念头在脑海里一闪而过,还好,我走出来了。
从小我读到关于表现亲情的文章,或者看到影视作品中有感染力的,关于亲情的画面,我难以产生共情,内心有一种纠缠的情绪。一方面我所体验到的亲子关系与作品所表达的有很大的不同,我不认为自己被父母无私的爱过,我和父母之间缺少那种本该有的温馨和谐的画面,所以,我对那样的故事情节无感,甚至有点难为情。另一方面,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父母养育孩子十分不易,给我衣食,供我读书,恩惠大于一切,应该感恩,应该懂得孝道,而我自己的内心怎么会是这种想法呢?我是不是一个自私,不知感恩的坏孩子呢?
这样的童年经历其实对我一直都有很深的影响。我觉得我是一个低自尊,没有安全感,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反馈的人。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不够好,不值得被爱的,所以我很想做到让别人满意,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有时候甚至会不自觉的去讨好别人,大概是有部分讨好型人格。
小时候,母亲虽脾气不好,对我们没有耐心,但她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对人对事懂得变通,愿意接受新东西。后来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她就不再像以前那样脾气不好了,她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着与我们沟通,学着去理解我们的心情。
这样也并没有减少多少我和母亲之间的距离。到了中学阶段,逐渐进入青春期,开始叛逆,她说的一些话我开始不愿意听,她让我做的事情我开始不去做,或者表现出极其不满的情绪,和她发生矛盾时,和她争吵,争吵之后,我就自己待在屋子里,躺在床上,捂着被子哭。她后来会语气弱下来,给我讲道理,劝解我,然后做好饭,叫我去吃。那个时候心理是有些阴郁的,不愿意沟通,就自己一个人待着,自己一个人哭,谁劝也不听。记得母亲劝我的时候说过:看有一天你不在家里了,再这样,看有谁劝你!
是的,还有谁会劝我呢?
我不再需要别人劝了,我可以自己想明白好多事了,我可以一个人慢慢去承担了。生活在并不那么完美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她的成长过程就是一场满地狼藉的突围战争,是一次痛苦的分裂。
从村庄到镇上到市里再到遥远的大西北,一路奔跑,一路挣扎,一路反抗,一路伤痛,我与她渐行渐远。第一次较大程度的分裂始于去西北读书。因离家较远,只有寒暑假才回家一两个月,平常跟家里打电话不多。曾经的争吵,不被理解,被冷落转变成一种疏离感。别人思念家乡的时候,我会内心很淡然,觉得一个人在外读书还不错。别人与家人打电话互诉思念之情的时候,我与家里只有简短的三言两语:吃饭了没有?还有钱没?
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与家的纽带更多的是靠经济联结。从小父母对我们进行的另一种教育是哭穷和叫苦教育。我需要交学费和从家里拿生活费的时候,他们会很大方的给我,也会不断跟我强调挣钱有多辛苦,我们家里情况有多不好。另外,他们干很多活的时候会表现出很累很累的样子,会唉声叹气,甚至会怪罪于我们。
对于花钱我始终都有一种愧疚感。买新衣服的时候愧疚,在外面和同学一起吃饭的时候愧疚,交学费的时候愧疚,考试考不好的时候愧疚,还有大学没能选一个好的专业,可能毕业之后会挣钱无往的时候是十分愧疚的。所以,那个时候想起父母比较多的,大概是他们供我读书太辛苦太累了,我欠他们很多,我该拿什么还他们呢?
从原生家庭最大的一次解放源于大学毕业后第一次上班,第一次拿到自己的工资。那时候在家附近的小城里一个辅导班,工资不高,但是当第一次拿到那微薄的薪水时,觉得有一种从某个牢笼里钻出来的感觉。我终于可以不再向父母要钱了,我终于可以不再那么愧疚的花一点自己挣的钱了。
而内心真正情感上的和解是从去年母亲生病住院开始的。去年七月份,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母亲病了,让我请假回家照顾她一段时间。刚接到电话,并没有想到会有多严重,内心甚至有一丝幽怨。她怎么就生病了,怎么就不能照顾好自己呢?她平常怎么就不能注意一下饮食呢?
匆忙买票回家,十四个小时的火车,无座,路上回忆着这么多年为人子女的心路历程,有委屈,有埋怨,有隔阂,还有愧疚。
到了医院,才发现母亲是在重症监护室里,隔着厚重的铁皮门,我见不到她,什么也做不了,这个时候才知道母亲病的很严重。我忽然很伤心,很害怕,亲情的纽带开始复苏。我坐在监护室前的等待区域,看到了椅子下面母亲住院时换下来的衣服和鞋子,我开始很想她,想那个接我回家,送我上学的她,想那个从小为我洗衣做饭的她,想那个永远在家里等待我们归去的她。
我开始反思我的问题,我总是期待家人能按照我想象的样子对待我,理解我,包容我,可是我呢?我有去理解过他们,从心底里学着接受包容他们吗?我爱干净整洁,母亲不爱收拾家里,我总嫌她不讲卫生;我认为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母亲从来不在意这些,我会嫌她不修边幅……
我第一次换个角度思考与家庭的关系。我二十几岁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我不应该再把自己的性格缺陷再归咎于原生家庭。我和我的家庭都存在很多的不完美,我应该面对,包容,接受,不是逃避。我的父母并不是很合格的父母,我生活在一个相互之间缺少关爱和沟通的家里,我从小就是一个有很多心理问题的孩子,直到现在我依旧不自信,敏感,不够坚强
但是当我坦然面对,接受这些的时候,我觉得我有足够的能力去慢慢解开那些打在心里的结。我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我不再想着他们能有所改变,我会在心底接受他们,我依旧会爱他们。更何况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较呢?
好在母亲做完手术之后慢慢恢复了。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后,我和哥哥一起照顾她。因为做的头部手术,那段时间她经常会胡言乱语,讲着自己与娘家人的关系,与子女的关系,与我的父亲的关系,才知道她一个人承受了很多,她有好多好多的苦是没有说过的。
一个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对自己的父母,不去谈什么对错和好坏,他们就是那样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他们自己生活的环境和受的教育决定的,他们也无力改变。我要做的是承认和接受那些存在的负面影响,心向阳光,心中依旧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