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豆瓣对这本书的评论。唉,太主观了,既然不喜欢、没有认真看这本书最好还是不要随意评论吧。看完了书中讲的检视阅读这一部分,即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分为两部分,粗读或者略读。
检视阅读第一部分
看一本书前最好看一下目录和结尾部分(小说不用这样做吧)比如后记或者索引。这样可以大致了解一下书的主题或者思想,对它的类型、架构之类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书中如下论述:
现在你已经很有系统地略读过一本书了。你已经完成了第一种型态的检视阅读。现在,在花了几分钟,最多不过一小时的时间里,你对这本书已经了解很多了。尤其,你应该了解这本书是否包含你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再继续投下时间与注意?你也应该比以前更清楚,在脑海中这本书该归类为哪一个种类,以便将来有需要时好作参考。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不致于走神精神不集中。因为在前边的检视中已经基本掌握的这本书的主题,也就对一些具体的内容能够注意和敏感。
检视阅读第二部分
检视阅读的第二部分就是看书第一遍但求略读,不要刻意为一些细节部分而迫使自己不得不停下阅读进程甚至让自己失去继续读下去的兴趣。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阅读《国富论》——啊哈,这本书初读的确让人感到它包含有很多让人暂时不了解的小概念之类的。如果开始就很细致的阅读,真的可能让自己丧失继续阅读的兴趣;而这本书的核心或者很重要的思想和表达会被自己忽略和无法掌握。
但是,比如当前这本书,我并不打算读第二遍,也就不能第一遍就略读吧。对此书中后面部分应该会有所涉及或者着重论述。
速读
这部分描述了一个很多阅读者都存在的问题。
许多人会从最初学会阅读之后,多年一直使用“半出声”(sub-vocalize)的方式来阅读。此外,拍摄下来的眼睛在活动时的影片,显示年轻或未受过训练的阅读者,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逗留”(fix-ate)现象。(眼睛在移动时看不见,只有停下来时才能看见。)因此,他们在读这一行字的时候,只能间隔着看到一个个单字或最多两三个字的组合。更糟的是,这些不熟练的阅读者在每看过两三行之后,眼睛就自然地“倒退”(regress)到原点——也就是说,他们又会倒退到先前读过的句子与那一行去了。
这里的“半出声”是指默读吗?反正我看字的时候心里会默读,尽管我知道这会拖延我的阅读速度,但是很难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