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说,我爱你,与你没关系。而我说,我想你,与你无关。
最近,华为做了一个有趣的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在当下这个通讯异常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表面上看,手机通讯录里的朋友越来越多,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一不小心就走丢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找个人谈谈心,思考半天却不知道应该打给谁,那一瞬间的孤独感可以淹没整个城市。
看到这里,心被狠狠地戳了一下。 有多少次,拿起电话又放下;又有多少次,拨到一半又作罢。曾经的称兄道弟,如今看来只是逢场作戏;原本的推心置腹,现在回想似乎变成了一个笑话。
手头有一本《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的书,是一个叫罗宾·邓巴的英国人写的。邓巴说,自从语言诞生之后,人类社交群体的规模就从来没有变化过。原始人的社交圈,和现代人的实际社交圈其实是一样大的。手机、网络并没有扩大社交的人数,只是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现代人庞大的社交圈,不过是个假象而已。
乍一看,蛮刺激人的,但仔细想来,还真像那么回事:无论在什么场景,一段自然开展的对话,通常不会超过4个人。一旦超过4个人,就会有两个人抢着说话,或是有人插不上话,或者有人离得太远而听不清。过不了多久,这些人又会自动变成三四个人的聊天小组。
关于社交规模,有个著名的“150定律”,也叫“邓巴数字”,就是说每个人的社交极限是150人。看看军队就会明白了,虽然兵员总数可能非常庞大,但具体执行战术的常用作战单位还是“连队”。而纵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军队建制,连一级的编制基本都控制在150人以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战场环境要求士兵之间必须非常熟悉、完全信任,只有维持这个规模,才能保证这一点。
岁月是把“杀猪刀”,时间是个最无情的见证者。太快的生活节奏,太大的工作压力,太多的繁琐事务,挤压了人们的社交时间和空间。亦或还有其他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一些人走着走着,或许就渐行渐远了;一些人即使再无意碰到,或许就形同陌路了。
听说现在有一种测试朋友圈“僵尸”的程序,不少人乐此不疲,经常对联系人和通讯录进行更新或归零。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尝试。因为我深知,真正的朋友,不只是一个号码,一串数字,一张名片,不只是手机里的一席之地,而应当是贮存在心的经得起时间查验、空间检验、名利考验的纯净友谊,是两颗毫无顾虑、简单真诚、无关凡尘的心灵触碰。
真想现在就拿起电话,打给那个许久没有联系但却倍感珍惜的人。不管对方忙还是不忙,接或者不接,挂亦或不挂,我都要毅然决然地打过去,这是因为:
我想你,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