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六」3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谁好学呀?”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不迁怒别人,不重犯错误,可惜短寿死了。如今没有这样的人了,没听说谁是好学的了。”
【注释】
“哀公”,即鲁哀公(前521―前468年),比孔子小三十岁。姬姓,名将,鲁定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他在鲁定公死后即位,彼时孔子在周游列国两年后曾回归鲁国作短暂停留。哀公即位次年,孔子再度前往卫国,继续周游列国之旅。本章哀公之问当发生在孔子结束十四年的周游列国并回归鲁国后的两三年间。之后不久,孔子就去世了。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字子渊,故又称颜渊,尊称“颜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均对颜回推崇有加。
“迁怒”,把怒气发泄在不相干的人、事、物上。“不迁怒”,即是反求诸己的自讼之心。
“贰过”,即重犯同样的过错。“贰”在此处用作动词,是重复、一再的意思。
“亡”,音义皆同“无”。
【评析】
本章孔子称颜回好学,而特举其“不迁怒,不贰过”之德为证,可见孔门之学,主要在于修心养德,并非博极群书、身兼众艺便可谓之“好学”。“好学”是因,“不迁怒,不贰过”是果。唯有像颜回这样学有成果,方能证明是真正的“好学”。
颜回在孔门弟子中位列德行科之首,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曾屡赞其贤。假以时日,必为集孔学之大成者。因此,颜回的“不幸短命”,不独为颜回之不幸,亦为天下苍生之不幸也。
颜回之“不迁怒”,乃因其“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凡事皆求诸内而非诉诸外,既能反躬自省,又能责己自讼。
颜回之“不贰过”,乃因其有过必能自见,知过则必改之,而此类之过即永不再犯。以是“德日进,过日少”。因此,孔子曾赞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
养心至此,始见功夫。“贤哉,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