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朋友问起我,“在北京,你喜欢去哪玩呢?”
“胡同”我总是不加思索的回答。
“噢”朋友便会带着好奇的语气应答......
我与北京胡同的故事,应该由老舍的《四世同堂》说起吧,书本里小羊圈胡同便是老舍先生从小长大的地方,北京的四合院造就了北京四方皆通的胡同,我喜欢南方的巷子,北京的胡同。小时候从老舍的笔下可以想象胡同的静谧与乐趣,于是,北京的胡同便成了我一心所向之地。
前些日子,朋友带着我前往一号地铁线的最后一站---苹果园,出发目的是为了爬山,上山途中,需要穿过几条胡同,我随手按下快门,这些简陋而边远,宁谧中带着悠闲的胡同,多有几户人家聚集一起,坐着小板凳,手指夹着烟,围成一圈,互相琢磨着摆在地上的象棋,同时又带着浓浓的京腔味“跳马、出車、将军......”我轻轻的从中走过,那些曽经痴迷一般的胡同,我依旧喜欢,只是不会如前一般狂热与偏爱,可如今,那些偏爱还是会历历在目。
京城的胡同随处可见,我喜欢那些既有热闹带着吆喝声的,也热爱那些简陋中带着宁静的,或许与钟情于小巷有关,所以对胡同也会格外亲切。
2010年,夏,我有幸被选中,便有了来京的机会,到北京后因为工作学习繁忙,部队纪律管理严格,所以那一年,可以出去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要去胡同看一看的愿望还是一直被惦记着,2010年的一整年,我在学校与北京之间来回往返,胡同,倒一直被搁置着,尘封着,仅仅保存着关于老舍的描绘以及教科书里的刻写,那时,我便想,如果将来有一天,有一天我真的留在北京了,那么我一定要先去天安门边上的胡同走一圈(那时,只知道天安门附近有胡同),要走进胡同的各个角落瞧瞧四合院的样子。
2011年,我顺利留了下来,那一年,选择了一个阳光正好,花开灿烂的日子,一个人乘车前往天安门,顺着天安门旁边的路标一路向前,一条胡同的墙上画着京城即日络绎不绝的繁华,我顺着图案努力找寻那些年代,花开正盛的季节,见证了纯纯的胡同文化。天安门边上的胡同变成了我第一个相遇的京城胡同。
2014年,我对北京的了解广了许多,再次心生偏爱,继续走在胡同的小道上,后海的胡同便是出了名的,老舍的家便与那不远,小羊圈胡同、烟袋斜街、前锣鼓苑胡同等等,乘着老北京人骑的三轮车,一圈兜下来,对胡同的文化故事也可以大体了解了,那些生在胡同长在胡同的北京人,对文化的了解以及掌握要比导游专业多了。
熟悉之后,常会一个人踏足前行,一条幽远而深的胡同,久不久传出儿童的欢笑声,老人的咳嗽声,以及卖棉花糖、冰糖葫芦的吆喝声,声声入耳,声声动听,日子会在那样的午后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记忆可以久远一些,再久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