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整理完手头纸质档案资料之后,我并没有回宿舍睡觉,而是坐在电脑前看了会儿电视。时间已经指到2点40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乡里有关领导的电话。
看到这里,你应该会有些奇怪,我到底在说些什么?
1
事情缘由是这样的,我是西南某省*县*乡*村的驻村工作队员,两年前,我被单位派来此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按规定,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年限必须满2年。截止今年2月底,我就满2年了,按理也该回单位上班去了。可就在前两天,有些传到我耳朵里的消息着实让我不爽了一阵。
我从同在一块儿驻村的伙伴口中听说,国家扶贫办的考核小组要到今年6月份才到该市,有文件规定,所有驻村“老队员”需要等到“国检”结束后,才能撤回原单位。也就是说,我得待到六月份才能回单位上班。
听到这个消息,我挺郁闷的,怎么时间又改了呢?
那时已经到2月底,我准备回单位报道,突然接到组织部门文件,4月份“国检”就要来,“老队员”得驻村至国检结束。好吧,待就待吧,反正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可现在怎么又得要求待到6月份,不行,我得早点儿回去!思前想后,我先跟单位相关领导汇报了这件事,结果领导同意了我的请求。有了些底气之后,我这才准备打电话跟乡里有关干部协商,希望能得到他的批准。
之所以想早点儿回原单位,我是抱着一点儿私心的。我打算尽快熟悉自己业务,毕竟离开原岗位已经有2年时间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过够了这种单调乏味,有时还没双休、没节假日的生活。
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回单位工作,丝毫不影响扶贫工作的进展,并且,回单位也能做回本职工作,为科室、为单位尽一份力。对扶贫工作没有影响,于单位有利,可就这种看似合理的请求,还是被乡里拒绝了。
他的答复很简单:既然文件已经这样规定,那就按照文件执行吧!通完电话,他还往我QQ邮箱里发了一封“相关文件”。
得到这个结果,并没有出乎我意料。毕竟有“文件”在那儿摆着,即便请求再合理,乡里干部也不可能顶着被批评、被通报的风险,答应我的请求。
可我心情仍然有些沮丧。我真的不想再待在这儿了!
2
在向单位领导汇报完情况后,领导建议我向市联系办的负责人核实下信息。我打电话给那位负责人,结果却出乎意料。
那位负责人郑重其事地向我保证:“国检”队伍大概会在4月10 日左右来到本市!
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些苦笑不得,只能配合地对电话那头保证,一定会按照文件要求,待到“国检”结束后才撤离。
应该说,他的消息具有权威性。挂了电话之后,我又向单位领导汇报了事情的最新进展。领导还算通情达理,她表示万一情况有变,万一过了4月后还得继续驻村,届时,会通过关系联系上层领导,助我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有了这个保证,我总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等着到时候看情况呗!
3
走到这里,这件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可它却引起了我思考。
首先,作为我个人来说,在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时,应该辨明部分信息真伪,以免以后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而且,要是我早点儿向市联系办负责人核实“国检”具体时间,就能有效避免之前不必要的焦虑情绪。
可是,换个角度来想,当时我跟乡上干部沟通时,他并没有直接在电话里反驳我时间上的错误。从这一点来判断,他其实也以为“国检”得等到6月份。一个乡镇领导干部,居然连一些最基本问题都没能搞清楚,想想也是醉了。
4
这件事情也像导火索一样,让我反思起这两年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
我驻村这两年,正是“扶贫攻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可我在其中,看见了一系列因为工作规划混乱、政策落实不完全和监督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扶贫乱象”。下面我就把一些典型“情景”再现给大家。
乱评建档立卡户
2016年刚来工作队的时候,我听到消息:部分群众曾向乡镇干部反映,其村干部评选建档立卡户时,并没严格按照相关贫困标准执行,而是存在一定“优亲厚友”的现象。后来,等我真正走访村寨时才发现,原来群众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
真正贫困的农户享受不到国家政策,家庭条件较好,村社干部的“关系户”却被评上了建档立卡户。就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后来的工作开展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文山会海
自从2016年开始,当地政府便加大了“扶贫攻坚”的力度,随之而来的便是开不完的会,领不完的文件。这也被我们戏称为“文山会海”。其实现在要开的会还少一点儿,前两年等待我们的真的是各种“迎考核准备会议”,“工作总结会议”和“经验交流会议”等等。当然,各种需要“领会”和“学习”的文件肯定是开会必备。
诚然,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开会讨论解决,这个无可厚非,可在我个人看来,有些工作会议仅仅只是把之前讨论过的话题再重复一遍而已,并没有多少再开的必要。除此之外,部分领导的发言多多少少带了一些“口水话”。把“唠家常”的话带到会议上来,恐怕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赶材料
当地扶贫工作是从2016年才正式开展的,而评定建档立卡户的时间是在2014年,所以那年年底前有段时间,为了应对上级政府的各种督导检查,我和工作队的其他小伙伴们“白加黑”、“5+2”地赶材料。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材料是2014年、2015年的“一户一档”,也就是说,这些本应该在相应年度就完成的纸质档案,全部都堆在2016年完成。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有些材料难免出现纰漏,甚至有些档案存在造假嫌疑。
贫困户房屋存在质量问题
我们单位挂钩的部分建档立卡户,其异地搬迁的建房工程被某建筑公司承包。2016年底,这些农户的房屋陆续完成浇顶工作,验收通过。
可就在2017年6月份的时候,我接到很多搬迁点群众向我反映的问题:这些房屋屋顶存在质量缺陷,一旦雨季来临,很多人家的屋顶都会漏雨。我听到一个很夸张的例子,有一户人家每一间屋子都存在漏雨情况,所以到了下雨时,他们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端着大盆小盆接漏雨,熬过那几天。
这些问题房屋,当初是怎么通过验收的?想想也真是可怕!
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
国家一系列针对“建档立卡户”的利好政策固然不错,却也滋生了部分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很多人以当上“建档立卡户”为荣,直至最终沦为社会“寄生虫”。
5
在文章最后,我想特别声明一点:前文提到的很多问题,大部分已经得到解决,或者已经正在解决。比如乱评建档立卡户这个现象,在2016年底“复查”时,就已经剔除不少不符合条件的农户。就在去年,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乡政府联合村“两委”和工作队员,于6月份开展了浩浩荡荡的入户调查工作,把很多真正贫困的老百姓纳入了建档立卡户人群之中。
在纸质档案收集这一方面,目前来说,乡政府已经具备及时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的意识和经验。
而就在前两天,在开会的时候,我把部分建档立卡户统建房屋漏雨的情况汇报给了乡里的领导班子,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他们足够重视,也希望贫困户能住上真正安心的好房子。
还有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的问题,经过教育和引导,一些贫困户确实转变了思想观念,打算用双手创造自己幸福的未来。
虽然有了这样那样的巨大改变,可我个人认为,当地上层领导班子在管理乡镇干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上面,所做的功课还不够。
作为一名工作队员,我本人还是希望以后的扶贫工作能够持续出现这样的良性改变:政府规范工作队员轮换制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村委会监督主任配合乡镇干部,把监督工作落实到位,杜绝“关系户”混入建档立卡户之中,套取国家政策;精简会议,少传达些文件,多干些实事;设置惩罚制度,将考察之后,存在“等靠要”思想的人群纳入黑名单,减少部分其当前享受的政策和福利。
以上只不过是我的一点儿拙见,有的建议落实下来,可能需要补充和完善许多东西。但是,不管怎样,我都希望这里的扶贫工作可以正常有效地开展,让基层干部和工作队员少些疲惫,让真正贫困的老百姓多享受些国家政策,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希望我的愿望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