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上陈浪老师的课,第一个画面就是PPT上面显示的:“我是谁”。当时的理解,我要弄明白我是谁,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实际是陷入头脑想要的答案。正如老师说的:实际上探索“我是谁”要的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以临在为基础,以九型为入口,以自我觉察为手段,回归本体的过程。
当经历了九型课堂上的临在体验,当经历了生活中的临在觉察,当经历了与孩子陪伴中的看见。发现最终要去的地方就是临在,生生世世苦苦寻找的,历尽一生所经历的,都是让我成为临在。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经历了隐忍,头脑中的允许、接纳、爱。最终发现孩子需要的不是我门理解的爱、接纳、允许。孩子需要的就是在这里,像大树一样的存在。你不需要给予她爱、接纳、允许,你只需要临在。记得,女儿总喜欢在要睡觉的时候,说我不困,我不要睡觉;在要上学的时候,说我不要上学;在刷牙的时候,说我不要刷牙。。。。。。而我们总会要做的点什么,说点什么,才觉得是接纳她。实际上,真正的接纳她,就是让自己保持临在,像花一样的存在在那里,听着她的诉说。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感觉自己很无力,很累。带着疲惫的身心去工作,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做。找朋友喝酒,向别人需求帮助,尝试了很多的方式,发现这种无力感一直都在。后来,找我聊了一个下午。这一个下午,我什么都没有做,就是临在的倾听,没有告诉他为什么你会这样,也没有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才会好起来。他也只是把他最近的感受说了出来,当这些压抑的感受通过我(临在)的管道释放出来了,他的无力感也就自然消失了。 后来他说,原来在身边像找个诉说的对象真的好难,大家都在无意间想要改变他,想要帮助他好起来。
这让我想起老师说的话,你可以对着花,对着大树倾诉,不要对着人(除非那个人是临在的)。因为花、大树是临在的,他们不会想要改变你,他们不会阻止你,他们不会转移你。而现实中人们,不是他们不愿意听你诉说,而是因为他们不临在。当我们对着一个不临在的人倾诉的时候,我们的感受会被无意间转移掉,而我们本身又无法做到临在,所以纠缠就产生了。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是因为我们的感受被压抑了。记得老师说过,脑心腹的平衡,头脑是用来思考的,心是用来感受的,腹是原始的能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是完全临在的,而我们的父母不临在,我们想要的就是父母能够临在,而现实中他们无法做到。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把感受压抑下去了。而当我们长大了,我们和自己的内心失去了连接,我们无法感受到当下,我们所作出的反应是靠头脑支配的。
我们想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临在觉察自己是怎么被带离当下的,只是去看到我们是如何进入头脑的世界的。你会发现一天中有无数次被带离当下进入头脑的世界的,这样的方式,你就会发现临在和你生活中的事情比起来是最重要的了。以前是吃饭时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一天三顿,风雨无阻;而觉察是否临在是无时无刻。
同时,我们要让感受出来,让压在我们内心的过去的感受通过临在这个管道释放出去。当我们把过去压抑的感受释放完了,那么我们剩下就是当下的感受了,我们自然就会知道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了。这时跟随当下的感受,就是跟随内心的指引。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这并不是我们头脑中理解的爱,头脑中理解的爱,是给予。我要把我的爱给予别人,我要成为爱,我要接纳,我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的爱。这些都是头脑的需要。
真正的爱,是存在,像大树一样的存在。每个经过我的人都是一样的,我不需要给予,我不需要把我的爱给予他们,因为我的存在就是爱。他们也一样具足,他们不需要去给予别人爱,也不需要去接纳别人,他们只需要让自己临在,因为临在就是爱。